第02版:新闻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群众常来 代表常在 实事常办

■ 本报通讯员 黄如福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最贴近群众的窗口,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主阵地。近年来,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不断提升和拓展22个代表联络站功能作用,织就一张全面覆盖基层的社情民意“搜集网”,推动形成了“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

小小联络站 群众“连心桥”

在平桥区平桥街道便民服务大厅门前,崭新闪亮的省级人大优秀星级代表联络站的荣誉牌匾首先映入眼帘。进入大厅,一楼左侧的联络站内,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展板、联络站规章制度等实现“九有一上墙”,软硬件配置一应齐全,上墙的进站代表微信二维码更是方便选民“一键直达”,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代表就在身边。

“我们站设在服务大厅旁,目的就是为了方便群众能找得到代表、方便代表能见到群众,让联络站成为听取群众呼声、传递百姓心声的‘连心桥’。”联络站站长姜勇介绍说,“以前群众跟人大代表见面不多,也不知道人大代表能够代表群众做些什么事情。现在不同了,社区家门口有了联络站,人大代表定期进站开展接待活动,群众有什么‘疑难杂症’都可以直接找人大代表倾诉,寻求解决办法。”

近年来,平桥街道在联络站建设上,着力把联络站打造成代表联系群众的好桥梁、代表履行职责的好阵地、国家机关听取意见的好场所、推进基层治理的好平台,一方面完善了各项履职规章制度,以制度化确保站内工作井然有序、履职活动丰富多彩;另一方面提升拓展了联络站功能,创新开展“站点问政”活动,建立网上联络站平台,及时更新进站代表履职情况、工作动态,线下完善“一人一档”履职档案,有效激发了代表的履职热情。

如今,群众越来越愿意走进联络站说说心里话,联络站已然成了代表、群众想来常来的“家”。有了这个“家”,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一切变得不一样了;代表们在履职尽责中也有了归属感和成就感;选民们在金秋助学、义务教育、脱贫攻坚、优化营商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抗击疫情中也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

小小联络站 履职“好阵地”

走进平桥区龙井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墙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宣言是13名进站人大代表的履职写照,21本扎实的工作资料和代表档案详细记录了进站代表的履职情况,真实反映了联络站的阵地作用。

“特别感谢联络站这个平台给我们提供了多渠道的履职方式,成为了代表依法履职的主阵地。”该乡联络站站长陶连志介绍说,“现在群众反映的问题都会登记在册,还要采取一定方式向群众反馈,制度更健全、工作更规范,这就时刻提醒我们代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关注到底,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对代表工作的要求提高了,群众的满意率也得到提升,作为人大代表也越来越有成就感。”

身在第一线,联络站成为闭会期间基层代表履职的重要平台,代表们从服务群众的角度切入,了解群众困难、反映群众诉求、代表群众利益、争取群众支持。在这里,时常有反映大事小情、情绪激动的群众,有专心倾听、耐心询问的人大代表,还有一丝不苟、答疑解惑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这里已然成了党和政府、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实打实解决问题的温馨家园。该联络站建立以来,共组织各级人大代表接待选民400余人次,接待受理选民的诉求、问题120余件,办结选民提出的问题70余件,限时办理、回复的疑难问题40余件。

群众的需求是人大工作的出发点,群众的认可是代表工作的试金石。联络站的建立,有效促进人大代表的作风更实、履职意识更强、威信也更高,推动代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和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中找到了契合点。

小小联络站 民主“大舞台”

全覆盖建好家站、常态化用好家站只是开始,及时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才是民主的实质。要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树枝繁叶茂,民主的“根系”必须深深扎进基层。

位于平桥区东南城郊的郝堂村,依托联络站这个载体,探索出“事事协商、全程协商”的郝堂模式,让老百姓“沉浸式”参与到村庄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美丽乡村要怎么建,怎样才能让群众受益更多?郝堂村充分发挥联络站民主民意表达平台作用,围绕未来发展召开代表座谈会、村民议事会、协商会等260余次会议,充分吸纳民意,集群众之智慧、听群众之心声,从而找准群众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对于村庄发展和村民生活来说,房子始终是头等大事。围绕旧的房屋怎么改、新的房子如何建,村民们在联络站集思广益开创“三尊四不”工作法,尊重自然环境、尊重村庄肌理、尊重群众意愿,不砍树、不填塘、不挖山、不大拆大建,对村中的老树、老屋、老墙、老井、老作坊等进行重点保护,具体要怎么改、改成什么样,专家提建议,群众拿主意,直到村民认可了才动工,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了放心事、顺心事、暖心事,通过民主协商抒写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郝堂的生动实践,激活了乡村建设的一池春水,实现了美丽乡村的华丽蝶变。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这是民主的真谛。随着美丽乡村的名气越来越大,“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越来越丰富,平桥区人大代表曹永根建议在传统文化上进行挖掘,制定村规民约,弘扬文明乡风。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结合村情实际,将群众反映最多、要求最迫切、认识最统一的方面进行集中梳理,制定出《郝堂村村规民约》,成为郝堂村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又一璀璨成果。

小小“联络站”蕴含“大能量”,联络站的背后是关乎民主自信的大文章。正是依托联络站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平桥区人大常委会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出发点,把人民群众的关切作为着力点,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真正做到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让人民满意”。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