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博周刊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生气通天使然

冬季主蛰,天之阳气潜藏地中,人身阳气应之亦闭藏于内。冬至节候,天阳萌动,一阳初升,至春和景明,天气发陈,阳气敷布,万物以荣,人身阳气亦当生发。由冬至春,人身阳气由闭藏至生发有段适应过程。春光乍暖之时,适当厚衣保持较暖的温度,有助于提醒机体春天来临,气温回升,使机体逐渐调动封藏的阳气,以供春季生发之用。

若春来乍到,乍暖还寒时候,过早撤去衣物,机体感受到的仍是相对凉爽的温度,便不会发出“疏泄阳气”的指令,致人身阳气无法及时疏泄。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述:“逆春气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一方面,春季阳气得不到充足生发,肝气便失却条达之性,易郁遏不疏,导致情志失畅,胸满胁痛,善太息等症。另一方面,冬季伏寒之气随春阳的生发而解散,若阳气生发无力,伏寒则留于体内。夏季炎热之时,腠理大开,阳气外浮,中阳不足,阳虚则寒,加之伏寒余气,两寒相客,易致骛溏、纳呆、腹满等虚寒之疾。

秋季主收,天之阳气清肃敛降,人身阳气应之亦渐趋收敛。“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养收之道”。夏至节候,阳气始收,一阴始生。暑尽秋来,七月流火,人身阳气始渐收敛,大部分尚盛于外。虽天气始凉,并不着急添衣。适当地处在凉爽环境中,可让机体及时得到秋季讯息。随着天阳肃杀,气温渐低,机体亦开始调节阳气收束,以应对逐渐寒冷的气候。

若稍感清凉便添衣,机体依然处在相对温暖的环境,会误以为时令尚热而延迟对人身阳气的调节。待至深秋,由凉转寒,阳气未完全敛降,一方面浮游之气积聚于人身至高之脏——肺,不得肃降,造成“肺气焦满”,此为秋季易罹患或加重咳嗽、憋喘、鼻塞、衄血的原因。另一方面燔焫于外的阳气抵不住严寒侵凌,为寒所折;阳气在外,失于敛降,致腠理不密,给外寒可乘之机。正如《四气调神大论》所述:“逆秋气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阳气在外未全归脏,内之阳虚导致脏寒;腠理疏松,在外之寒随肌腠入内,内外交侵,弱阳不敌盛阴,易临畏寒、腹痛、飧泄等寒淫之忧。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