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在保证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赋予海南更大立法权和改革自主权;全面推行极简审批投资制度,完善投资促进和投资保护制度……法律的不断创新推动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国家新一轮高水平改革开放提供了海南样本和方案。
“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是自贸港建设法治先行的重要体现,充分展示出我国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意志和决心。”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同志说。
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是市场活力的基石。
制定印花税法,落实税收法定原则,适当简并税目、降低税率;制定乡村振兴促进法,依法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审议期货和衍生品法草案、反垄断法修正草案、公司法修订草案……这一年,一系列市场经济领域立法护航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立法,回应群众“急难愁盼”
“近期多地出台延长职工生产和育儿假期等政策,可能让企业倾向于减少招聘女职工,建议建立政府和企业共担生育成本的机制”“修订草案规定了检察机关可以发出检察建议或者提起诉讼的五种情形,建议在此基础上增加反家庭暴力检察公益诉讼”……
2021年12月23日,一场热烈的讨论正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现场进行。围绕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中的热点问题,与会人员踊跃发言,提出一条条富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会场外,讨论还在更广泛的时空中延续。在修订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期间,逾8.5万人次共提出40余万条意见建议,让群众的呼声得到充分表达,让立法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这一年,立法工作与时俱进,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
冒名顶替入学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公平。2021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教育法,完善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入学资格的法律责任。众望所归的修改,让群众拍手称快。
从制定反食品浪费法,减少“舌尖上的浪费”;到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努力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再到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剑指“大数据杀熟”等难点痛点……这一年,立法回应群众“急难愁盼”,让法治成为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保护神”。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新征程上,击鼓催征。展望前路,国家立法工作蹄疾步稳,不断为全面依法治国夯实制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