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述职+询问+评议”督出营商好环境

——金华市金东区人大常委会探索专题询问新模式

■ 本报通讯员 张恺悦

“工厂能够在10个月内完成建设并实现投产,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这里营商环境的优越性。”12月13日,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润马光能一期TOPCon高效电池及组件项目正式投产,润马光能集团董事长李德平由衷地点赞。

据了解,该项目是金东区今年新招引的投资百亿级制造业项目。以往这种大项目在一两年内投产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如今这样的营商环境,得益于金东区人大常委会创新开展的“述职+询问+评议”专题询问。

“别样”专题询问剑指营商环境

今年“新春第一会”上,浙江省委部署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地瓜经济提升能级“一号开放工程”。

金东区作为浙江省第三大城市群、第四大都市区的核心区,是全省全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窗口。今年2月,金东区在全省率先发布《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18条意见》。金东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将本届首场专题询问会主题确定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同时,为了增强监督实效,采取“述职+询问+评议”的组合方式,优化深化专题询问工作。

3月初,金东区人大常委会组建5个调研小组,制定科学详尽的调研方案。“调研中不仅涉及规上企业,也包含大量中小微企业。”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文洁介绍,每个调研组均由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牵头,先后走访数十家企业,详细了解“18条意见”落实情况和存在问题。

此外,调研组还通过“金代通”数字平台开展线上问卷调查、线上线索征集,共组织60余名 人大代表走进代表联络站开展“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主题接待活动。

聚焦难点“辛辣”点评见真招

“‘18条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高成长性骨干企业和高税无地企业发展。请问目前是否已出台明确的内培企业供地管理办法,其供地标准是什么?”

9月1日,金东区人大常委会举行“助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工程’”专题询问暨专项述职评议会,听取区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关于“18条意见”推进落实情况的报告。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志成率先发问,直指问题短板,拉开本次专题询问的序幕。

“我们问就要问到关键处,最主要的是要问出问题的解决办法。”询问现场,常委会委员们抓住部门“穷追不舍”,充满“火药味”的询问一浪高过一浪。区经信、财政、住建、科技等部门“一把手”当场接受“考官”的辛辣询问。区经信局局长坦言:“这样的询问会给了我们很大的工作压力,但也是工作的动力。”

随后,区人大常委会还针对《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18条意见》落实情况,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各部门进行测评,并当场公布测评结果。

金华市金义新区管委会主任、金东区委书记黄国钧全程参会。他说:“开展有关部门专项工作述职评议活动,是推动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提升效能、转变作风的有效举措。”

跟踪监督促整改立显实效

3个月过去了,金东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有何进展?

会后,金东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询问会上提出问题的跟踪问效和督办落实。同时,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组织联系区行政服务中心代表小组开展活动,实地视察区行政服务中心,并听取相关工作汇报。

11月3日,在区经信局努力下,金华市江城五金电器有限公司和浙江大鑫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分别获得供地;11月15日,区行政服务中心开发新店开业、农民批基建房等43个集成场景,涵盖医疗、卫生、教育、企业生产经营等多个领域,审批效率提高53.8%;今年以来,全区司法成功调解涉企纠纷2304件,平均调解周期缩短至15天,最快实现3小时调结……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金东区营商环境的明显改善,赢得了企业主们的高度认可。

专题询问关键在于“效”。金东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剑辉表示,通过专题询问的模式创新,优化监督“组合”,提高监督质效,确保形成“监督—整改—再监督—再整改”的“闭环效应”。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