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通讯员 刘城志 7月的江苏省高邮市暑气渐盛,在高邮市人大常委会月塘社区人大小院民情观察点,连续两场“民生之约”先后举行。高邮市人大常委会在这里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活动,听取群众诉求,几天后,市委社工部与市人大社会委又召开民意协同办理座谈会。从倾听群众声音到共商解题良方,人大履职“接力赛”在小院里跑出了民生实事落地的加速度。 “咱们社区卫生服务站太少,老年人小病小痛也要上大医院,感觉很不方便。”“健身器材普遍老旧,有的已经损坏,我们早上锻炼都要抢器材。”7月11日上午,月塘社区人大小院里的市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活动现场,几位市民观察团代表和社区居民围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杨海蔚接过居民递来的手写建议清单后当场承诺:“能现场协调的,我今天就联系社区,需要职能部门办理的,我们尽快向上反映,尽快解决。” 在回去的路上,杨海蔚紧急联系了高邮镇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沟通。六天后,一场聚焦“落地”的座谈在这间人大小院再次开展。市委社工部、市人大社会委的工作人员和群众围坐桌前,面前摊开的表格上,罗列了上次活动收集的25条社情民意——既有农村充电桩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老问题”,也有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精准普法等“新需求”。 “周山镇村民反映看病远、卫生室人手不足,这件事儿得由卫健委牵头,我们同步跟踪基层医疗政策落实情况。”“老旧小区改造后维保不到位,住建局要逐步落实。”“农村留守老人普法难,司法部门还要加强‘普法小分队’进村力度。”在讨论声中,问题被逐条认领…… 从六天前收集的“零散诉求”,到六天后形成的“办理清单”,月塘社区人大小院成为民意从“纸上”到“落地 ”的“中转站”。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谭济秦说:“群众的事不能等,前脚跟群众聊完,后脚就得上紧办理的‘发条’。” 两场活动背后,是人大创新与群众需求的“双向奔赴”。人大小院里的“民生之约”,正在高邮市各个民情观察点持续上演,让每一份期待都能长出果实,让每一份民意都能听到回响。 图为:7月11日人大代表在月塘社区人大小院里接待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