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充分释放消费动能

■ 高 莹

据报道,近期北京启动“优化消防服务 护航经济发展”专项行动,推出一揽子便民利企举措,如明确“无错不罚、履责不罚、轻微不罚、首违不罚、首查不罚”等16项消防柔性执法免罚清单。

当前,多地政府在多个领域推行柔性执法。这些举措不仅在保障公共安全的同时减轻了企业负担,更在治理逻辑上实现了从刚性执法向柔性服务的转变。这种服务升级,体现了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责任担当。

柔性执法的背后,是政府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彰显着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施政转向。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的背景下,消费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实现开门红,其中消费市场的持续回暖功不可没。但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消费潜力的充分释放仍面临诸多制约。从消费能力到消费环境,从供给质量到制度保障,都需要以问题为导向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加强消费侧激励,增信心、减负担,让消费者“敢消费”。“敢消费”首先要有消费信心,只有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才会更愿意消费。近期,多地陆续发布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增强消费底气,减轻消费后顾之忧。例如《福建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进一步夯实消费基础。通过多维度政策支持,消费信心不断增强,消费能力稳步提升,将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聚焦供给侧创新,优供给、提品质,让消费者“愿消费”。当前,消费者对产品品质与服务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从“买产品”转向“买服务、买体验、买文化、买生活方式”,呈现出从标准化向个性化、多元化、多样化转变的新趋势。从“云购物”到“夜经济”,从文旅融合到智能消费,这些新兴消费形态的背后,反映的是消费需求的日益多元与升级。这要求我们不断优化商品供给、服务供给和业态供给,通过创新消费场景与消费模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差异化的需求,推动消费实现从量到质的全面升级。

‌无论是“首违不罚”执法清单释放的制度善意,还是优化消费环境的全方位努力,其核心都在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将治理重心从管理约束转向服务赋能。这不仅是应对当前经济挑战的关键举措,更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营造安全、便捷、放心、优质的消费环境,让制度红利真正转化为市场活力和百姓福祉,中国经济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破浪前行、行稳致远。(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