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 峰 (四川)
1983年9月,在刚调到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时,我突然接到了两项工作任务:一是用半年时间,把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县里的机关文书档案理顺、归卷,并分类编目;二是在档案整理完毕的基础上,通过查阅20世纪初至80年代初的历史资料,完成《苍溪县人民代表大会志》一书的初稿撰写任务。这两项任务,对当时年仅20多岁的我来说,像两架沉重的担子压在肩上。
那时的我,毫无文书档案整理工作经验,看到被历史尘埃覆盖得严严实实的大半屋资料,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如何整理才比较科学,不走弯路?我一边向县档案室档案管理人员请教,一边向档案整理工作相关书籍请教。经过一番学习,我初步懂得了什么是档案,哪些文件、资料归入政府的档案室,哪些文件、资料归入人大的案卷,以及如何编目,如何立卷等。在懂得了档案整理的基础知识和建立档案的程序后,我便从每十捆案卷中抽出两捆,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再确定工作步骤。经过抽查,我发现有的案卷捆中既有县委、县政府的,又有县人大、县政协的;有的案卷捆中既有县里的,又有区乡的;有的案卷捆中既有当年的,又有其他年份的。经过分析,我确定了在对案卷分年分级的同时,还要具体分类。于是,我在档案室内顺墙边划出年代、系统的区域,然后打开案卷捆一份一份地进行鉴别,属于归档的是哪一年的就放在哪一年的区域里,属于归档哪一类的就放在哪一类。经过一番耐心操作,我总算赶跑了档案杂乱这个“拦路虎”。
又经过两个月的筛选和鉴别,我不仅将半屋资料分成了各系统各年度的文件档案,还对其进行分门别类逐年立卷。在这个工作流程中,我首先将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其办公室的文件、简报会议资料、信息材料及县政府各相关局、委的文件、简报分别用卷宗夹起来,标明类别,作为其立卷基础。然后,我又把每卷的文件、资料按编号进行有序排列,以便既对其中重复的文件、资料及时予以剔除,又对其中缺少的文件、资料及时夹上纸条,尽可能实现相关各卷内容的完整。对其中无缺号文件卷,我当即写下卷皮和目录;而对其中有缺号文件卷,我又及时填写索要通知单。而待该缺号文件送来之后,我便再作整理和完善,不完整文件卷随之愈来愈少,直至全部完善。
当我用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大半屋历史档案的整理、归档、编目任务,并接受县人大常委会机关领导和相关老同志的检验时,大家不约而同地称赞我:“不仅工作任务完成得好,而且还成长为一个文书档案整理工作的专家了!”
接下来的几年,我一边争分夺秒地勤奋自学大学文秘、中文、哲学、法学、历史等课程,一边充分运用自己在文书档案整理工作中获得的丰富史料知识和参加国家高教自考获得的相关知识,成功编撰了一部30余万字的《苍溪县人民代表大会志》,有幸获“全省修志先进工作者”称号。与此同时,我因边工作、边自学和写作取得的成绩,还先后获“四川省自学成才一等奖”“全国自学成才优秀人物”等表彰,并被评为“广元市首届十佳青年”。
事实充分证明,在人大常委会机关这个学校里,只要自己有志于此,并坚持刻苦自学和勤奋工作,不仅可以不断地增长知识才干,而且还可以把自己培养成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