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颖婷
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高位,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上海的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如何科学防控、精准防控?上海市人大代表们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优化核酸检测 方便老年人
上海市人大代表李华发现,上海作为老龄化程度很高的城市,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比例较高的老旧小区,在进行核酸检测时很多老年人没有智能手机,检测时会碰到很多不便,既费时又费力,严重拖慢了检测效率。
“集中进行核酸检测的时间紧迫,现行的操作步骤又较为繁琐。”李华代表同时指出,目前在进行社区疫苗接种宣传和动员时,基层工作人员无法精准定位每一位社区居民的疫苗接种情况,“社区云”内的疫苗接种信息也做不到实时更新,给居委会疫苗接种动员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为此,李华代表建议,利用二代身份证带有芯片的优势,使用扫身份证的方式进行操作,这样既方便了老年人,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使检测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优化生成核酸检测二维码的步骤。“比如通过打开随身码可以直接关联和显示本人健康云核酸检测二维码,简化操作流程。”李华代表表示,可以通过大数据,在相应的平台进行接种疫苗信息共享,便于居委会工作人员及时掌握社区未接种人员的动态情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筑牢道路交通防疫网
上海市人大代表洪程栋指出,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是上海地面道路运输的主力军,他们主要从事公交、旅游大巴、出租车、网约车等车辆运输的工作,保障着广大群众的正常出行,是城市运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全市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的驾驶员有本市户籍,也有外地户籍,人员有很多,这些司机有个共同特点是流动快,接触人员多。”洪程栋代表认为司机和车辆是人员流动中的关键节点,要加强管理。
但目前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防控管理多由各单位自行规定,驾驶员核酸检测时间有长有短,存在风险;对车辆的消毒等要求,各企业执行标准也不同,部分企业比较随意。
为此,洪程栋代表建议,根据情况制定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核酸检测的时间间隔标准,做好闭环管理不漏一人。他还认为,要制定严格的车辆消杀规范流程,对有视频监控的车辆,消杀时打开车辆电源,对车辆的消杀及口罩的佩带等情况进行抽查,同时做好台账管理,对防疫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
洪程栋代表建议将道路旅客运输驾驶员(公交、旅游包车、出租车、网约车等)纳入市防疫统一管理,形成行业规范,把疫情“防控网”织得更密、“防护墙”筑得更牢,全力筑牢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疫情防控网络。
精细化管理助力疫情防控
“在疫情防控工作同时,也要做到精细化管理。”上海市人大代表赵镇岭认为在政策和信息公布上,让市民第一时间掌握正确的事实信息,更有助于市民配合做好抗疫,也避免不确切信息的传播。赵镇岭代表指出,部分市民在获得信息发布的渠道方面也不够权威,可以更规范更完善。
赵镇岭代表认为,上海要进一步做好抗疫宣传,如对密接、次密接、筛查人员如何隔离等政策性信息的发布、在发生疫情后到发布会前的这段时间内场所正采取的防控措施的事实性信息发布。对部分市民最关心的事实性信息可以采取分步,第一时间及时通过官方媒体向市民做好宣传和告知,尽量减少信息空窗期。在发布渠道上,赵镇岭代表建议可以通过“随申办”等官方权威渠道及时发布,使市民可以更方便地获得权威的信息。
同时,还应仔细排查抗疫盲点,及时堵漏。“在需要管控的公共场所,对于“随申码”检查和体温检测中,要堵住大型商业体中有独立出入口的商铺、停车场等检查盲点。对封闭管理的居住小区的流动保洁人员、装修人员等非常驻人口人员,也要纳入管控范围。”赵镇岭代表说。
赵镇岭代表还建议进一步完善封闭管理和社区健康管理区域的告知书,做到信息告知完善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