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丁爱萍
他怀着放飞自己的梦想走出大山,而后又义无反顾重返大山造福桑梓,让大山深处的“穷窝窝”一步步脱贫摘帽,让山乡百姓走向新时代。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鹤峰县金泰牧家庭农场主宋庆礼。近年来,宋庆礼先后被授予“荆楚楷模”“中国好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最美鹤峰人”等称号。
有“古桃源”美誉的鹤峰县,隶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鄂西武陵山腹地,沟壑纵横、群山锁扼,曾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乡村越来越美丽,家家户户住上了安全房,喝上了干净水,用上了稳定电;以前是‘看见的山走半天’,现在是‘村村通车很方便’;农民看得起病,孩子上得了学,几代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生态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老百姓享受到了绿水青山的生态福利。”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宋庆礼面对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返乡创业 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鹤峰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也是英雄的故乡,满山红烈士陵园就坐落于此。生于斯长于斯的宋庆礼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长大,17岁时,他入伍成为军人。
2008年,宋庆礼回到家乡鹤峰县五里乡南村村。那时,南村村仍然交通闭塞,丰厚的自然资源被浪费,父老乡亲依旧穷困。“应该有年轻人回到大山、留在大山、改变大山。”宋庆礼思前想后,拒绝了多家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决定用实际行动去改变、回报这片生他养他的美丽大山。
自称“吃货”的宋庆礼发现,村民们祖祖辈辈养一种“六趾鸡”,肉质细腻口感好,煲汤也别有风味,但却“养在深闺人未识”。他经过深思熟虑后果断承包了两个山头,利用独特的山林资源,创办家庭养鸡农场。万事开头难,刚起步时因缺乏养殖技术,鸡苗的成活率很低。“我用背篓背着病死的小鸡去埋,投入的资金全都打了水漂。”为了成功,宋庆礼在农场扎了根,和鸡苗同吃同住。天气不好时,他还要冒着大雨去山上砍芭蕉叶给小鸡搭雨棚。“有一次听到儿子说,爸爸不爱我,他天天和小鸡在一起,都不抱我。”宋庆礼说到这里停顿了,“现在想起来也挺心酸。”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宋庆礼成了“养鸡专家”,他的鸡苗成活率稳定在90%以上,质量直线攀升,销量也逐渐回暖,农场终于扭亏为盈。然而,随着产量的大幅提升,销售渠道跟不上了,产品一度积压严重。敏锐的宋庆礼注意到正在蓬勃发展的电商平台,于是向乡里申请农村电商直播试点,并投资3万元购买直播设备,将山林散养土鸡的全过程在网上进行全天候直播,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消费者。2016年12月,融媒体平台直播秀还联合“斗鱼”直播平台帮助宋庆礼销售土鸡,一天的网络销售额高达60万元。“融媒体让外面的世界了解了大山深处的我,更让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宋庆礼依靠“互联网+”把事业做大后,始终不忘自己回到大山的初心,他为贫困户免费送鸡苗、送技术,还免利润回收农产品。如今,他的农场养鸡规模已达5万多只,实现产值500余万元。
如何把当地的优质农产品产业做大做强?如何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宋庆礼心中有“千千结”。养鸡对于土地、流动资金和劳动力有要求,行业准入门槛较高。为了让更多村民参与到大山农产品的种植和养殖中,宋庆礼带领村民种植土豆、茶叶等富硒农产品。他首先在自己的基地进行种植实验,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互联网”模式,为乡亲提供“包发、包教、包卖”一条龙服务,帮助更多乡亲找到致富门路。这一模式使南村村的特色农产品声名大振,供不应求。
“产业能‘造血’、管长远,产业的发展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报效桑梓。”宋庆礼说,他经常联系当地年轻人,鼓励他们干事创业。2018年,村民丁雪嬛返乡创业,宋庆礼获悉后主动与她交流。“他提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分析鹤峰适合什么产业,他本人的创业经历也给了我很大启发。”丁雪嬛说,在宋庆礼的带动下,她已经成为鹤峰县润达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66.67公顷土地里的农产品都由她负责销售。“老宋是扎扎实实为百姓做事的人,深受山乡农民兄弟信赖,大家都愿意和他合作干事创业。”同为返乡“80后”的陈兵说,他与宋庆礼合作种植推广400公顷金果梨,如今,金果梨已成为1400多户农户致富的“金果子”。
为民“代言” 助推家乡发展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宋庆礼的担当来自内心对家乡的热爱,也来自人大代表所肩负的神圣职责。他说,人大代表既要为老百姓多说话,也要为老百姓多做事。自当选人大代表那一刻起,他就坚定了3个目标:把自己的产业做实做大做强;和农民兄弟并肩奋斗造福家乡;将农民兄弟的困难和想说的话都说出来。
在与村民们的交流中,宋庆礼更深刻地感受到当地百姓的变化——脸上的笑容更多了,做事的想法更多了,生活也更丰富多彩。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当地支柱产业的发展,曾经的“穷山恶水”变成了现在的“处处是景、样样是宝”,茶叶、蔬菜、土豆等产业基础越来越扎实,外销渠道越来越畅达。但由于种种原因,交通问题依然是制约当地发展的瓶颈。受交通影响,产品出山难、客商进山难,好产品难卖出好价钱。为此,宋庆礼锲而不舍地在每年的全国人代会上提出有关“加大对贫困山区大交通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富硒产业的扶持力度”等代表建议。
“箬叶出口顺畅吗?人均收入多少?县里有疫情吗?”2020年5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一声声关切询问,饱含着对武陵山区的牵挂。时至今日,宋庆礼深情回忆当时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他向习近平总书记描述了家乡的变化,并建议加大恩施高铁、高速、机场等交通大动脉建设的投入力度,尤其是推动沿江高铁在“十四五”期间尽快开工建设,在选线上途经恩施并在鹤峰设站,改变这个革命老区无铁路的历史。他的建议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应。宋庆礼说:“总书记对恩施很熟悉,希望恩施把富硒资源转化为富硒产业,把特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湖北省委省政府、恩施州委州政府非常关心沿江高铁的建设进展情况,鹤峰县成立专班,全力支持铁路建设的前期工作,并与周边五峰县、恩施市、利川市紧密配合、信息共享,共同积极向上争取支持。“沿江高铁宜昌至涪陵段线路走向、设站及详细建设方案已出炉,即将进入可研初测及初步设计定测阶段,有望在2023年正式开工建设。”2022年春,眼看理想即将变为现实,宋庆礼难掩兴奋之情。
大山深处有诗意,更有远方!家门口就有高铁站,“道路通就是财路通”。宋庆礼和山区人民紧跟党走,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把富硒资源转化为富硒产业,把特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共同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