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6)媒体之声
■ 罗志华
近年来,陪诊服务逐渐走进公众视野。社会陪诊服务虽然出现了一段时间,却属民间自发的新业态。草根化、粗放式的陪诊服务,不仅质量无法确保,而且隐藏风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以规则为推手,方能发挥陪诊服务的优势,规避风险与乱象。规范的前提是正名,有必要将“陪诊员”纳入新职业目录,并明确服务规范和范围。陪诊员的入职标准如何设定,职业培训由谁负责、竞争机制怎么建立等,决定着陪诊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对行业发展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陪诊服务做得好,还可帮助患者节省费用。基本医保、大病保障、商业保险、长期护理险等险种很多,如何报销最划算,有时需要进行精算。甲类、乙类医保目录药品以及目录外药品怎么搭配使用,关系到诊疗效果和费用负担。购买陪诊服务的患者连自行看病都颇感困难,对于这些烧脑的问题,就更加无力考虑。陪诊要敢于向这些领域迈进,使服务更全面和优质。
陪诊服务涉及生命与健康,服务对象又多为老人等特殊群体。为陪诊服务制订好各种规范,方能让这个新职业茁壮成长,既造福于广大患者,又拓宽就业渠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
疫情防控不松劲 春耕备耕不误时
■ 岚 山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春天有些特殊。一边是疫情反复“倒春寒”,一边是粮食生产“抢春忙”。粮食基本盘能不能稳住?“压舱石”作用牢不牢靠?“中国饭碗”是否装得更满、成色更足?目前,不少省市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千方百计保供给、稳预期、增信心。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严禁随意设卡拦截、断路封路”“组织做好‘菜篮子’产品生产”“确保农用物资运输畅通”,为扎实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农业生产大省,吉林有序引导组织符合解除封控管控条件的农民返乡务农,全程点对点闭环管理,严格执行健康监测管理,引导农民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有序下田,做到防疫、下地两不误;湖北坚持“不等待、不观望、不耽误、不冒险”,着力畅通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运输“绿色通道”,有步骤、渐进式、科学化开展春耕生产……事实证明,“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就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确保疫情防控不松劲,春耕备耕不误时。
疫情防控是一场“大战”,经济社会发展是一场“大考”。疫情一点也不能放松,农时一天都不能耽误,农民一户也不能落下,耕地一亩也不能撂荒,这是环环紧扣的任务,也是落实落细的要求,更是茬茬压紧的责任。(来源:人民网)
“禁毒知识入中考”有导向意义
■ 付 彪
据报道,新修订的《浙江省禁毒条例》明确,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将禁毒知识纳入中考范围。近年来,甘肃、贵州以及武汉、广州、深圳等地也先后提出将禁毒知识纳入中考范围,使学生从被动接受教育转变为主动需要。如今,浙江通过立法将这一做法固化下来,从法律层面确认“禁毒知识入中考”的价值,更具积极的导向意义。
青少年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好奇心强、分辨能力弱,容易受到各类毒品的侵袭。立法明确“禁毒知识入中考”,赋予了学校开展禁毒教育更高更新的要求。显然,禁毒教育要形成常态化,不能止于“国际禁毒日”等宣传活动。要科学设置教育内容、编写教学教材、建好师资队伍,提高学校开展禁毒教育能力,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禁毒知识普及。
立法明确“禁毒知识入中考”,还可唤起家长们对禁毒教育的重视。帮助青少年认识毒品危害、自觉抵制毒品,家长责无旁贷。学校也有必要采取各种形式,帮助家长们掌握有关禁毒知识和教育子女远离毒品的方法,从而加强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和监督。
立法明确“禁毒知识入中考”,不仅对学校和家庭具有一定的“倒逼”作用,同时对于全社会有力遏制毒品对青少年的侵袭也有积极意义。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