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陈颖婷
当下,上海进入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如何在严守不出现规模性反弹底线、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全面实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让如常的上海回来,成为近期一个重要课题。日前,多位上海市人大代表就核酸检测、学生复学、复商复市等市民所关心的内容提出建议。
核酸检测时效更有效
眼下,上海疫情防控将逐步走向常态化防控管理。根据有关部门规定,恢复正常后,市民乘车、购物、看病等几乎所有公共场所都需要出示“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证明”,较之前48小时证明又有了人性化的改变。对此,市人大代表许鸿蕨认为,上海市政府已把常态化核酸采样点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了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目前全市已建有约1万个采样点,这将大大方便市民做核酸检测,以保证市民正常工作、生活等需求。
但许鸿蕨也指出,所谓72小时核酸有效期是按照核酸采样时间起算的。许鸿蕨表示,原先采用48小时的计算法,不少市民因算不准核酸时间而延误就医,白跑医院看不成病不算,有的市民还因此无法乘车返回家中。由此看来,这种以核酸采样时间来起算的方法,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会带来诸多不便。“市民必须在晚上做核酸(比如18点以后),这样其核酸证明才会在后面的两天内有效。”许鸿蕨认为,这意味着市民必须隔天就要去做一次核酸才能解决问题,才能保证每天能通行无阻,这样既影响了市民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又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和市民经济负担,且因市民涌入附近检测点,会大大增加原来1万个常态化采样点预测的采样量和感染风险。
因此,许鸿蕨建议对“72小时内”有效期作出一个更合理的、人性化的时间界定,同时建议让核酸检测更便民、更安全。
许鸿蕨建议把出示“72小时内的核酸证明”,改为“3天内的核酸证明”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而从防疫效果来看,仍然每个人都是平均每72小时左右做一次核酸,并没有降低原定的防疫目标。
同时,许鸿蕨建议充分利用大数据管理,建设自助式核酸检测亭(或充分利用现有药房)。即:市民可在附近药房购买检测试剂(有条件的也可通过社区点投币,刷手机购买),回到家中通过健康码程序按要求自行检测,全程通过类似人脸识别等系统操作,不符合要求则不予通过,并将做好的试剂通过刷脸方式递交自助检测亭(或药房),再由检测亭(或药房)负责及时回收,交由相关部门检测。这样既能极大减少聚集做核酸检测感染的风险,又可节约人力资本、财政支出,以及减轻市民负担。
给复学学生更多停车空间
5月31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明确本市将分阶段复学复课,优先安排高三、高二、初三年级学生复学。对此,市人大代表董君武指出,上海经历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严峻考验,高三、高二、初三将先后复学,准备参加高考(含等级考)和中考,这是学生人生中一场重要的考试,在正常情况下,也是非常紧张的。而2022年的这批学生,在校期间经历了两次线上教学,而且最近两个多月封控在家,一定会有一些考生及其家庭成员比往年更加焦虑。因此,复学之后的出行方式,他们肯定首选私家车接送,而非公共交通出行,以降低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
董君武认为,在2022年的特殊情况下,各方应尽可能缓解在备考期间考生家庭对于出行方式的焦虑,这有利于平稳做好返校复学工作,有利于上海的大局和稳定。为此,董君武建议交通管理部门在这一返校复学阶段,临时调整相关规定。
比如在复学的学校附近,划定若干道路或区域,作为接送学生的临时停车点,暂时不作违规停车处罚。
同时,董君武建议为外地牌照车辆接送学生提供便利,暂时不作限行要求,或者暂时放宽限行时段,允许上学和放学时段通行。
发放消费券助力复商复市
今年疫情以来,就业持续承压。根据5月19日市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1至4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99.25亿元,同比下降14.2%,其中,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6.97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48.3%。
市人大代表陈岩和胡晓丽建议政府向全体居民发放消费券,刺激居民消费、带动生产供给、增加企业现金流、保障成百上千万就业人口的工资发放。
具体来说,根据消费券“期限性”,两位代表建议分批投放2至3个月有效期和半年有效期的消费券,刺激居民在解封后尽快恢复疫情前的消费模式。
同时,鼓励各区增发针对线下实体门店的消费券,鼓励消费者到实体场景中消费,带动社区商业人气。
除此之外,代表们还建议,可以借助数字人民币工具,一次性向全体居民发放数字现金,既能增加消费信心,推动数字人民币普及,又能避免少数人群拿到现金后直接放进银行储蓄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