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代表活动有阵地 服务群众“不打烊”

——当阳市规范化建设41个人大代表工作室纪事

■ 本报通讯员 李传洲 陈春丽

7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陈庆立带领全国人大代表许方盛、胡为义等,深入湖北省当阳市玉泉街道合意人大代表工作室,调研基层人大代表工作室规范化建设情况,并给予充分肯定。

今年以来,当阳市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发出“聚焦两全,三在三争”活动倡议,动员全市713名四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系统重构,全面跃升”的火热实践,争做“当阳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入选全国文明城市”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为了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助推实现“两全”目标中的积极作用,当阳市人大常委会创新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机制,加强人大代表工作室建设,为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开展活动、联系群众、依法履职提供重要载体和平台,不断开创新时代代表工作新局面。

集思广益 优化布局代表工作室

“代表工作室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为代表开展活动、服务群众提供场所和便利,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科学布局?”当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童建新说:“我们需要带着这个问题深入代表和群众中去寻找答案。”

今年以来,当阳市人大常委会深刻领会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切实把规范代表工作室建设列为常委会建设的重要议题。童建新带领常委会代工委和办公室的同志,深入各镇(街道)人大逐一调研办公,利用“家长里短、我话当阳”活动,先后召开湾子屋场会10余场次,听取群众代表、部分人大工作者对工作室规范化建设、发挥代表作用的意见建议,并收集整理30多条。统筹考虑各村(社区)代表分布、经济基础、交通条件等因素,按照方便联系群众、便于开展活动的原则,对代表工作室进行了科学规划布局,划分了代表工作室41个,将全市四级人大代表713人全部编组入室。

完善制度 规范建设代表工作室

代表工作室是人大代表的“家”,是人大代表活动的阵地、履职的平台。为了让代表工作室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当阳市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化建设代表工作室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做到“五个规范”,即做到规范设点布局、规范场所建设、规范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规范登记管理。

按照统一要求,各镇(街道)人大对代表工作室进行了规范化布置、规范化配套了硬件设施。全市41个代表工作室全部配备了电脑、办公桌椅、资料柜等设施,代表照片、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全部上墙张贴,印制代表联系选民“六个一”联系卡7000多张。在软件建设上,代表工作室要求达到“五有三公开”,即有定期活动、有临时支部、有平台终端、有身份公示、有述职评议,工作制度公开、年度计划公开、活动方式公开。全市统一制定了人大代表工作室制度、人大代表接待群众制度、人大代表接待日群众反映问题处理流程图等8项制度。特别对每年开展代表小组活动次数、代表履职服务的具体要求进行了明确界定,把代表个人信息进行公开,接受选民咨询和社会监督,推动人大代表以代表工作室为平台开展履职服务。

41个代表工作室的建立,使全市人大代表和群众之间有了工作和活动的场所,有了沟通联系的平台,让代表在履职过程中更有了归属感、荣誉感、责任感。市人大代表胡祖荣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进了代表工作室,既有了‘家’的感觉,也有了‘家’的责任,一定要为群众履好职、服好务。”

有声有色 办实办活代表工作室

“代表工作室有没有生命力,关键在于能不能活起来,能不能吸引选民和群众到这个地方来。”当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承俊说。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不断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利用代表工作室这个平台,组织代表学习、提高代表履职能力,开展调研视察活动、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广泛汇聚民声、真实反映民意,组织结对帮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等活动,使代表工作室真正成为凝聚民心、汇聚民意、集聚民声、解决民困的阵地,代表工作室作用得到了初步显现。

代表工作室确定每月第一个星期二为代表集中接待选民群众日,每次接待活动不少于半天,每名代表每年进室开展活动不少于4次。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精心谋划,要求领导干部代表带头进室、以上率下,引导全市713名四级人大代表积极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今年,市人大常委会以代表工作室为阵地,倡导各级人大代表踊跃投身“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活动。截至目前,共收集意见建议561件,经过梳理归类,形成正式交办建议62件,其中需交由市级处理的12件,镇(街道)处理的50件。已办结54件,占总数的87%,其中市级已办结8件、镇(街道)已办结46件,且实现了高质量办结,已办结事项落实率达到100%。

拓宽渠道 开通“线上”代表工作室

市人大常委会利用1个履职服务平台、3个应用终端和N个即时通讯方式于一体的“1+3+N”云平台体系,开通“线上”代表工作室,将代表发挥作用直接延伸到群众手中,拓宽代表履职渠道。通过即时通讯方式,让群众能全天随时找到代表,让代表全天候为群众服务。进一步优化建议意见提出和办理流程,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代表能够当场答复或作出解释的,代表通过云平台当场给予答复,不能答复的,属于市直部门的,代表及时通过平台约见相关职能部门交办、督办,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问题解决效率,真正做到了“手机点一点、代表在眼前!”

“我们现在提建议在手机上就能操作,还能随时查看办理进展和答复情况,真的方便了好多。”市人大代表刘晓艳说。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