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法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京出台安全生产条例,明确密室逃脱、桌游、VR体验等新业态安全生产要求

强化安全生产新风险源防范

■ 高 枝

日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有关情况。该条例于2022年5月25日经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

压实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关于单位主体责任的制度设计,力求平衡好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与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一方面,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其他负责人对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还明确了主要负责人、专职分管负责人、安全总监、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的具体职责。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对小微企业和安全风险较低、信用良好的生产经营单位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这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

明确了针对新业态的安全生产要求,强化对新风险源的防范。当前,北京市传统和新型生产经营方式并存,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这次修法进一步完善了对公众聚集场所等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为要求,同时,也回应了一些社会关注的安全生产问题,“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例如,在调研中有关方面提出,现行法律、法规对电动车充电场所和密室逃脱等新业态的安全生产责任缺乏规范,而隐患颇多。修改条例时,反复研究并多方听取意见,结合此类业态的特点,在第三十四条中明确了对电动车集中充电场所及室内体验、竞技类新业态的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要求。这里所说的室内体验、竞技类新业态,涵盖了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密室逃脱、桌面游戏、VR体验等各类新型室内娱乐项目。

加强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确保应急救援到位。结合北京市安全生产形势要求,补充、完善了有关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规定,形成比较完整的制度框架,包括: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建设,统筹规划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鼓励建立社会化应急救援队伍;针对不同类型生产经营单位提出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的相关要求;政府的应急救援队伍依法承担应急救援服务,政府可以委托社会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应急救援并给予必要的支持。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设置法律责任,使法规有用有效、便于执行。安全生产领域的法律、行政法规体系完备,法律责任设置较为全面、具体。此次修改条例,立足“小快灵”定位,从北京实际出发,针对生产经营单位不履责、未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未执行北京市危化品禁限控措施等行为补充、细化了部分法律责任条款,而不是简单重复照抄上位法的内容。在具体适用中,执法部门应当依据上位法并结合本条例,对相关违法行为予以处理。

(据《北京日报》)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