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强弱项补短板,兜牢民生底线

“多亏好政策,让我们家及时得到帮扶,生活不再犯难。”今年5月份,广西南宁市金陵镇兴贤村脱贫户黄少泉因车祸住院,刚开始还担心住院花销大,没想到在医疗保险、防贫保险层层保障下,自费不到3000元。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以真帮实扶行动、真金白银投入打出政策“组合拳”,着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防贫抓得紧,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一些脱贫户面临返贫风险,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带来挑战。

精准确定监测对象、简化识别程序、及早落实帮扶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落实落细各项举措,做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截至6月底,近70%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3223万人,同比增加160万人。

“我们将通过强化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强化稳岗就业、产业帮扶,强化社会帮扶和驻村帮扶,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国家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洪天云说。

——救助跟得上,实现急有所纾、困有所扶。

把宝贵资金用在民生急需上,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46.8亿元,比上年增加70.6亿元;第一时间解燃眉之急,截至6月底,已临时救助因疫遇困群众147.9万人次,临时救助未参保失业人员1.9万人次……救助跟得上,民生之底才能兜得住、兜得稳、兜得好。

“我们将重点加大对困难群众特别是失业人员、未就业大学生等群体的救助帮扶力度,指导各地开展基层社会救助能力提升工程,切实提高社会救助服务质量。”民政部新闻发言人贾维周说。

——织密保障网,确保应保尽保、兜牢底线。

“生活有低保还有养老金,住进幸福大院,有人帮忙洗衣做饭,身体越来越硬朗。”河南南阳市桐柏县黄岗镇幸福大院里,66岁的李明俊老人在医护人员帮助下做体检。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今年以来,我国不断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筑牢民生底线。

守底线,保证困难群众生活水平不降低。聚焦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增发生活补贴,保障基本生活;上半年,为1600多万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努力确保老有所依;向620万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402亿元。

提标准,让困难群众共享发展红利。截至5月底,城乡低保标准同比分别提高5.5%、7.6%;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比上年同期增长7.5%,社会救助和补助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6.2%……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人社部将持续推进参保扩面工作,指导各地落实社保帮扶政策,确保困难人员、退捕渔民等基本养老保险应保尽保。”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卢爱红说。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