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2022年4月21日,英国弗朗西斯·霍兰德学校的小学生们收到一份珍贵礼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给他们的回信。

习近平主席在信中说:“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是个共同体,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要合作应对。”

共建地球家园,有主动作为的中国贡献、中国担当。

“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引起了与会各方的广泛共鸣。

这10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也从68.5%下降到了56%。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都稳居世界第一。

我国是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是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执行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深入开展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治理水平……近年来,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2020年9月22日,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告: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中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陆续发布“双碳”目标下的“1+N”政策,加快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努力推动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

近年来,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从“光盘行动”、节水节纸、节电节能,到环保装修、拒绝过度包装、告别一次性用品,“绿色低碳节俭风”吹进千家万户,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社会新风尚。

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2022年1月17日,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习近平主席用3个“全力以赴”,再次表明中国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心和行动:

“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力以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以赴加强污染防治,全力以赴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

新征程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们携手同心、不懈奋斗,定能书写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绚丽新篇章。

(新华社记者 高 敬 黄 垚)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