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会议现场:

连发“四问” 要让国有资产更好造福人民

■ 本报记者 师彦才

“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国有企业(不含金融企业)资产总额46634.52亿元……”近日,山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报告全面报告了四类国有资产的规模、结构、分布、经营管理等主要情况,分析了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加强和改进措施。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汤俊权表示,综合报告落实了“全口径、全覆盖”要求,较为全面反映了四类国有资产的情况,具体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很有针对性。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委员们结合前期调研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从今天的报告看,仍然存在底数不清、问题不清的问题。尤其是国有资产管理到底应当抓哪些问题?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主要矛盾有哪些主要方面?应当采取什么措施?这些问题应当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逐步明确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志川连发“四问”。

针对部分国有资产底数不清的问题,乔光明委员建议进一步摸清资产底数。“一是关停、倒闭和未经改制的国有企业。二是合并乡镇、撤并中小学校后,闲置的原乡镇办公楼和中小学校舍。三是各级文保单位和文物。”

白德恭委员坦言,山西省国有资产管理成绩不错,但效率堪忧。他建议,省政府把握好改革方向,加大国有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改革力度,坚持一般竞争性领域向市场公平开放,加大国有企业退出竞争性领域的力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国企和民企改革发展。

李亚明委员提出,国有企业要注重提高效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清产核资力度。“金融企业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优化资本结构和布局。”

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希望政府有关部门按照省人大财经委、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分别提出的建议抓好落实,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擎带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效能不断提升,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升值打下了坚实基础,推动国有资产更好服务发展造福人民。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