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地方人大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聚焦“四个机关”建设新定位 开创南宁人大工作新局面

■ 李 治 宁建勇 陈舒婷

坚定扛起政治责任——

建设自觉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机关

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一年来,全市各级人大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做到胸怀“两个全局”,心怀“国之大者”,坚定扛起政治责任。

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全市各级人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人大履职的全过程、各方面,确保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强化理论武装,绝不含糊。全市各级人大深入学习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常态化开展“每月一讲”“每月一研”“每月一评”“五比五促”等活动,为推动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南宁市人大常委会成立推进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工作机制建设,完善人大监督机制、提高监督实效,加强人大组织建设、队伍建设3个专班,通过开展专题调研、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发掘和推动形成一批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

全市各级人大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人民意志;召开的重要会议、作出的重要决定、开展的重要活动、立法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等,坚持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紧紧围绕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决策部署来谋划推进人大工作,确保市委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出台关于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工作方案;开展“项目为王”人大代表在行动、常委会组成人员服务企业代表等活动;加快城市更新条例立法工作步伐和节奏……充分展现了人大的政治担当。

深入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建设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以人民为中心,是人大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人大工作的目标所在、意义所在。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百姓所望,人大所向。民生实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民生实事干什么,怎么干,到底谁说了算?

今年,南宁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指导县乡两级人大探索开展重大民生事项代表票决制,让民生实事由人民决定。马山县和青秀区打响了南宁市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第一炮,分别从12个候选民生实事项目中由与会人大代表通过无记名方式投票表决确定了当年要完成的10个民生事项。截至目前,马山、上林、青秀、良庆等县区和15个乡镇人大开展了民生事项票决工作。票决制真正实现了民生实事由“部门提”转变为“大家提”,由政府“自己定、自己干”到“代表票决、政府办”的转变,制度化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缩影。

上林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辉表示,把民生实事项目的最终决定权交给人大代表,让“民声”决定“民生”,不仅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民生实事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也有利于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人大代表参与民主决策的生动实践。

南宁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民主决策保障机制,对市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市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专题询问办法、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办法等10多项制度进行修订;创新推出代表履职积分管理办法、常委会组成人员履职管理办法,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一府一委两院”领导和政府工作部门负责人列席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制度等,强化刚性约束,推动依法履职,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有效提高。

依法履职不打折扣——

建设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

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法履行立法、监督等职权,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南宁市健全完善人大主导,有关部门参加,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参与的立法工作机制。在法规立项、起草、论证、评估等环节,全程邀请人大代表参与,凸显为民立法的理念,确保每一件法规都装满民意。

全域旅游发展、邕江滨水区域管理、违法小广告查处、炮龙文化保护……这些紧跟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立法工作,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构筑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在全区率先实现人大财经联网监督延伸到计划、预算、国有资产、审计四个领域,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和管理实行连续监督,专题询问义务教育“双减”工作……一年来,南宁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定监督项目,广泛邀请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参与常委会执法检查、专题询问和工作评议,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与此同时,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加快推进“智慧南宁人大”建设,打造39个“智慧人大”视频会议系统示范点,实现与县(市、区)人大常委会、站点(即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简称“站点”)示范点全景远程视频交流;加强对县乡人大的指导和交流,推动所有县(市、区)人大设立社会建设委,有效提高人大各项工作的效率。

服务代表为人民——

建设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8月10日,在南宁市江南区石柱岭片区站点的“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日”活动中,“三官一员”进站点服务活动也同步进行,由江南区人民法院、江南区人民检察院、福建园派出所、江南区司法局等单位派出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司法助理员进驻站点,对到场群众提出的借贷纠纷、婚姻家庭矛盾等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引导社区居民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促进居民自觉遵法守法。

“在家门口就可以咨询法律政策,太方便了,整个社会的法治氛围也更浓了。”社区居民玉卫红说。

南宁市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市人大常委会以全市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为平台,由全市各级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组织“三官一员”,走访联系人大代表,听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南宁、平安南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

代表建议办理高质量。建立市领导领衔督办代表建议机制、代表建议承办单位集体会商机制和分级负责制,代表满意率稳步提升。一件件建议,群众的期盼通过人大代表,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决策参考,转化为为民办事的具体行动。

代表活动成品牌。南宁市人大常委会持续推进站点融合标准化建设,探索站点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等多个领域结合的“站点+”新模式,不断拓展和丰富民主参与渠道。

将花农、茶企等茉莉花“1+9”产业代表和经济部门代表、企业家代表编组进入相应站点(即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简称“站点”)履职,站点工作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相融合,各级人大“四个机关”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在8月5日召开的南宁市人大年中工作会议上,对全市人大2022年上半年工作进行了盘点,全市各级人大呈现出个个有典型、处处有亮点的生动局面。 据悉,这是南宁市人大近十年来首次召开的全市人大系统年中工作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全市人大代表“混合编组、多级联动、履职为民”和全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的建设经验交流会。南宁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冯学军在会上指出,要紧紧围绕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决策部署,准确把握形势,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要深入推进“四个机关”建设,坚持以高质量人大工作助推首府南宁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干在实处、干字当头、实字为先,发扬钉钉子精神,持续反对和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全力以赴推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稳增长、惠民生各项工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彰显人大担当、展现人大作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南宁市人大将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人大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首府人大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