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海宁:连续两届接力监督推动“幼有所育”

■ 本报通讯员 叶 毅

“小朋友们,把椅子摆好,自己用勺子吃点心啦!”在浙江省海宁市马桥街道中心幼儿园内,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依次坐好。自从幼儿园开出“小小班”后,家住马桥街道先锋社区的陆女士终于能“喘口气”了。

今年,海宁在嘉兴地区率先出台《海宁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各个幼儿园开出“小小班”,探索具有海宁特色的托育样板,扎实推进多种托育模式试点建设。

近年来,与千家万户密切相关的教育问题,始终没有离开海宁历届人大常委会监督的视线。百姓关注的,就是人大监督的。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人大监督的出发点,围绕教育等民生领域开展持续监督,推动“幼有所育”目标更好实现,助力高标准打造“浙有善育”海宁金名片。

持续打出监督“组合拳”

助力“幼有所育”目标更好实现

从换届之年开始,学前教育就成为海宁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每年必督的民生议题,聚焦法之必行,恪守为民情怀,持续打出监督“组合拳”,助力“幼有所育”目标更好实现,努力答好这道聚焦民生的百姓关切题。

“从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的供需矛盾来看,学前教育是全市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2017年,海宁市人大常委会把学前教育作为重点监督议题,围绕资源供给、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执行、教师队伍建设、新居民子女入园等开展专题调研。当时,调研组跑遍了所有的镇、街道,听取代表、家长、老师的意见建议。

之后,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学前教育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按学区就近入园”“建立住宅小区配套园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审联批制度”等四个方面的审议意见交市政府研究办理。市政府明确,在“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建设幼儿园26所的基础上,新增8个幼儿园建设项目。

2018年,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市政府关于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对标看进展、查问题、提要求,逐项抓落实。2019年,根据省人大统一部署,上下联动开展学前教育执法检查,共梳理出6个方面问题、12条整改意见交市政府办理。当年,市政府出台实质性举措13项。2020年,结合常委会审议基础教育工作,对学前教育进行再监督、再跟踪。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取得“新进展”的七项民生要求,其中“幼有所育”排在首位。在海宁市人大常委会的不懈监督下,五年来,市政府出台《海宁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三轮行动计划(2017-2020年)》,取消幼儿园摇号入学,让符合条件的适龄幼儿就近入园、方便入园,推动住宅小区幼儿园配建政策落地……一系列政策和民生需求的落地见效,成为人大履职为民的最好见证。

依法作出“一老一小”决议

助力打造“浙有善育”海宁名片

“客观来看,我市托育服务体系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普惠托育仍在摸索中,各项体制机制仍不完善,社会育儿环境需要进一步营造。”在今年的海宁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赵惠琴代表结合调研走访选民了解到的情况,提交了《关于加快建设育儿友好型和老年友好型社会的议案》,得到了108位与会代表的积极附议。

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支持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探索“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海宁市被浙江省确定为育儿友好型社会体系建设示范市。

接过接力棒,海宁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再次把教育列为本届民生监督的一项重要议题。

人代会闭幕后,海宁市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由分管副主任带队开展加快建设育儿友好型和老年友好型社会议案办理专题调研。调研中,创新采取了“主课题+子课题”“集中走+领衔办”“线下访+线上问”的形式,先后赴教育局、卫健局等10多个部门听取工作汇报,依托代表联络站召开镇街、专业机构等参加的座谈会16场,实地走访村居社区、托育机构,依托“海宁人大钉”“大潮网”向市镇两级人大代表、育龄妇女群体以及社会公众开展问卷调查1600余份,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基层单位和居民群众意见。在此基础上,综合形成问卷分析报告和专项调研报告,为提出议案办理意见提供了有力的民意支撑。

5月26日,海宁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育儿友好型、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情况的议案办理意见报告。“政府要健全服务‘一老一小’五年专项发展规划,明确年度计划和工作重点,以及更具体的工作抓手”“要加强育儿领域服务供给,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服务项目”“建议重点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推进幼儿园、托儿所一体化发展”……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就抓紧抓实抓好议案的办理、推进育儿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

“赞成33票,反对0票,弃权0票,通过!”最终,会议依法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育儿友好型和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决议》。决议明确,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求突破、五年见成效”的总体要求,深入谋划、积极应对,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力争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建成浙江省“浙有善育”示范县市。围绕加快建设育儿友好型社会,降低生育综合成本,保障女性生育权益,提升妇幼卫生保健能力,构建托育服务体系,营造良好育儿环境。

以决议执行为抓手,海宁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五年监督计划同步启动:推动核心业务下沉基层单元,重点关注托育一体化建设情况;组织代表专业小组视察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组织4位工委委员牵头开展微调研,开展决议执行情况主题监督活动……此外,结合数字化改革,开发建设议案数字化监督应用场景,以数字赋能为监督决议执行加持助力。

同时,建立与市政府半年一次对接会工作机制,推动市政府制定《海宁市加快建设育儿友好型社会工作计划表(2022-2026年)》,列出育儿友好型社会建设五年监督重点和2022年度决议执行监督工作计划。

“力争到2025年年底,全市镇(街道)至少建立一所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家庭、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婴幼儿健康管理率达到95%以上,推进托育服务体系普惠、优质、均衡、高效发展。”海宁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政府已经制定出台建设育儿友好型社会五年规划。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上持续用力。聚焦打造“浙有善育”海宁金名片,海宁市人大常委会的跟踪监督还在继续……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