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人大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转化为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通过深入推进人大代表“家、站、点”平台建设,不断夯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代表履职阵地,有力保障代表依法履职。
■ 李 治 李晓华 马华岗
为了让“家、站、点”真正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人大在充分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按照“均衡布局、规范建设、科学赋能”的思路,综合考虑行政区划、人口分布、方便联系群众和代表履职需要等要素,在“定准位、创机制、微改革”三个方面下功夫,不断总结提升、加强统筹协调,持续完善民情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全方位打造网络完善、定位明确、功能互补、衔接联动的高质量代表履职阵地体系。目前,全区已建成7个人大代表之家、21个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和80个人大代表联系点,助力全过程人民民主在龙华区落地生根。
明晰定位 全区统一设点布局
走进龙华区龙华街道人大代表之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行大大的标语:“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接地气 察民情 聚民智 惠民生”。墙上各类组织架构图和代表履职照片一目了然,书架上人大报刊杂志种类齐全,窗明几净的环境、简约风格的桌椅,每个细节都散发出“家”的温馨感与归属感。
“近年来,龙华人大‘家、站、点’建设日新月异,不仅硬件基础设施日趋齐备、制度机制更加完善,让代表更好地走进基层聆听群众诉求,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而且为代表学习交流、沟通联系、研讨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增强了履职合力。”谈及辖区“家、站、点”现状,深圳市人大代表钟华感到很满意。
代表的肯定,凸显了龙华区人大不断强化“家、站、点”功能内涵拓展,推动代表履职平台提质增效所做的努力。据介绍,龙华区人大充分吸纳辖区代表、群众意见建议,严格按照“密切联系群众、深入了解民情、真实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代表履职要求,认真分析代表活动规律,紧扣代表履职“听取原汁原味的民声民情——开展视察、专题调研——提出高质量的意见建议”等关键环节,明晰“家”“站”“点”不同功能定位,将代表履职平台向代表履职需要靠近,向群众身边延伸。
“家”是代表学习交流、沟通研讨的“聚能站”。群众反映的问题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涉及的知识面很广,需要代表不断丰富履职知识体系、更好凝聚代表智慧和力量。因此,龙华区人大从“充电聚能、链接代表,形成合力、提升实效”的角度出发,围绕学习交流、专项研讨等活动需要,建成7个面积宽敞、环境温馨、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人大代表之家。
“站”是代表集体履职、届中述职的“主平台”。龙华区人大在综合考虑代表选区和人数、代表工作和居住地、代表关注领域及意愿等因素,按照“六有”标准规范化打造21个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完善代表进站听民声、履职活动记录、意见建议跟办等机制,为全链条服务代表编组进站、集体开展履职、届中述评报告、代表风采展示提供了活动载体,满足了代表“常活动、见实效、受监督”的工作要求。
“点”是密切联系群众、收集诉求的“民意窗”。龙华区人大按照满足方便接待群众、听取民声民情、宣传方针政策的功能要求,遵循方便联系、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勤俭节约的原则,依托辖区现有的党群服务中心、社区联络站、居委会等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在全区建立80个人大代表联系点,实现了覆盖更广地域、辐射更多群众的目标。群众在小区周边就能找到代表“拉家常”“提建议”,有助于代表将“听取原汁原味民声民情”的触角延伸到群众中间。
创新机制 立足定位科学赋能
“松元厦地铁站周边公园场地设施移交问题终于解决了,多亏了人大代表的大力推动!”居民代表陈先生连声感谢。今年7月初,龙华区观湖街道松元厦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在广泛听取周边群众意见建议后,组织代表、有关部门视察,现场商量解决方案。在代表们的奔走呼吁下,群众反映的椅子破损、栏杆掉漆、灯具倾斜等问题已整改完毕,8月1日,公园场地设施正式移交并开放。
近年来,龙华区人大坚持守正创新,按照“家”“站”“点”不同功能定位,不断探索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机制,系统构建起更具活力和实效的履职阵地体系,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人大代表之家实行召集人制度。该制度明确各人大代表之家每年开展不少于12次活动,每次活动由1名至3名人大代表负责召集,辖区人大代表均可报名参加。召集人重点围绕龙华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聚焦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办好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事项等方面,科学确定活动主题和形式,组织开展各类交流研讨活动。
“通过‘家’的连接,让代表切实感受到‘家’的互助与温暖,履职更有支撑和底气。在代表之家碰撞思想,商量问题最优解决办法,有效地推动问题解决。”今年7月14日,龙华区民治街道人大代表之家组织开展“民治·交通安全”座谈交流会,对辖区交通情况展开讨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助力解决交通隐患问题整改。会后,人大代表黄炳贵、桑艳等人表示,通过座谈交流,畅谈履职思路,提高了履职水平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实行站长轮值制度。“常驻站长+轮值站长”和“全面轮值”双模式并行,常驻站长由进站代表推选产生,轮值站长可推选或自荐,每季度轮换1次。依托站长轮值制度,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形成了“集中进站——履职支持——届中述职”的全链条服务和保障流程。
站长轮值制的创设,让代表在履职活动中体验了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互换,进一步激发了履职活力,强化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从而极大地提升了联络站效能。据统计,今年“代表活动月”期间,龙华区各级人大代表依托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开展履职活动197场,代表参与983人次,推动解决66项民生问题、完成140项“群众微心愿”。
人大代表联系点实行每月联系制度。人大代表结合居住地和工作地、关注领域、履职需要等,每月至少到联系点开展1次群众接待活动,同时深入社区小区、园区厂区进行走访,和群众面对面拉家常、话民生,确保收集最广泛、最原汁原味的民声民情。
“有了接地气的人大联络点,居民声音更加‘畅通’,民生实事办理进度也更快了。”日前,龙华区人大代表来到大浪街道浪口社区水围居委会人大代表联系点开展群众接待活动。针对龙澜大道噪音严重扰民、消防通道被占用等现象,代表们表示将尽快开展实地调研,推动解决有关问题,这让来访居民感到很满意。
推行“微改革” 释放“大能量”
“项目有进展、群众能认可,给居民带来了实惠。”日前,某施工单位向龙华区观澜街道大水田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送上一面印有“人大代表办实事、推动民生促发展”的锦旗,对代表推动清平高速二期项目建设表示感谢。
“在实践中办好一件事情,可能会遇上很多想不到的困难,但只要是有利于人民群众,就要坚持努力,肯定能找到一个解决方案。”龙华区人大代表带着社区居民的心声,依托“家、站、点”,积极跟进“观天路西延线在茜坑老村规划出入口”的建议。目前,在人大代表的努力下,观天路西延长线出入口已在建设中,茜坑老村“有路无口”的难题正在解决。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民生关键“小事”、利民“实事”的顺利解决,得益于龙华区人大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探索基层人大工作新方法新举措所取得的成果。一直以来,龙华区人大积极支持各街道人大工委在“家、站、点”履职阵地体系的框架内推行“微改革”,把人大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基层治理效能,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为政府的“服务清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推动基层单元提质增效、迭代升级。
其中,观湖街道人大工委深化“一站一主题、点对点履职”模式,3个代表联络站分别以“居家养老和医疗”“均衡教育”“普法宣传”为主题,组织代表开展相关活动。民治街道人大工委以代表之家为载体,打造“民·智”品牌,以代表社区联络站为平台,建立“五站联动接访”机制,实现代表联系选民“零距离”。龙华街道人大工委聚焦民生专题在代表之家举办“奋斗龙华议事厅”,并依托代表联络站构建“人大代表跟踪问题闭环处置”机制,确保群众问题有效解决。
大浪街道人大工委围绕“一站一特色”的定位,结合代表专业优势举办代表云课堂,为履职工作充电赋能。福城街道人大工委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讲基地为抓手,聚焦“了解它、靠近我、接近你”3个环节,开展网络直播宣讲,展现基层人大工作朝气蓬勃的新面貌、新局面。观澜街道人大工委创新“家有品牌、站有特色”模式,通过“三进三访三问”,汇集民声民情、反映群众关切,促进参与式监督做深做实。
此外,6个街道还依托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人大代表全程参与民生微实事的选取、监督、评议,推动民生微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人大代表在龙华区福城街道人大代表之家交流履职经验。
人大代表在龙华区松元厦人大代表社区联络站举行民生实事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