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持续激发市场经济细胞活力

——聚焦山西省市场主体倍增工程

■ 本报记者 常雪丽

不平凡的2022年已经过去,这一年是山西市场主体建设年,全省聚焦市场主体发展的痛点、难点和堵点问题,深入实施“1+1+8+1”一揽子政策,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持续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全面释放政策红利,多维度促进市场主体倍增质升,极大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业、发展、创新、竞争活力,助推市场主体加快立起来、活起来、强起来。

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基础细胞,其数量多少、活力强弱、质量优劣以及成长快慢,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山西省开展市场主体倍增工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决策部署的战略之举,是山西省推动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截至2022年12月底,全省各类市场主体达到397.89万户,同比增长26.1%。这一巨大成绩,引发出席山西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们的热议。

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企业不用为“开业难”发愁

商事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减少行政审批、转变政府职能、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市场潜力的重要举措。2022年,山西省提高登记便利化水平、消除经商兴业障碍,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在运城河津市政务服务中心,如果有企业主来办理营业执照变更,以前一天都办不完的手续,现在只需要不到10分钟的时间。山西省人大代表、河津市市长王云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发放大礼包、全域通办、‘耿小二’帮办体系建设等措施,优化企业开办程序,有力推进市场主体快速增长。”

据了解,在企业办理执照、刻章、办税等方面,河津市推出“一件事打包办”,行政审批服务部门通过“综窗受理-后台审批-综窗出件”运行模式,让审批效率变得便捷、高效。

这是山西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的一个缩影。

2022年,山西省市场监管局持续化解“准入难”,全力推进准入登记“一套标准、一网通办、一天办结”;着力破解“准营难”,全面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有效解决“退出难”,出台《依职权注销企业暂行办法》,完善简易注销登记,便利中小微企业退出;破除“经营难”,建立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国系统第一家专设市场主体发展服务处。

此外,为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山西省推出便捷市场准入、实施“容缺受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减轻市场主体经营负担、完善个体工商户帮扶政策等举措,着力解决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问题。

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创业的制度成本,改善了营商环境。水美而鱼肥,土沃则稻香。山西省人大代表、长治东尚产业园区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魏超表示:“2022年山西省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凝心聚力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优化行政审批,提高企业登记效率,切实为各类市场主体和企业家营造安心发展的优良环境,大大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中农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良杰说:“山西省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市场主体倍增,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在对此项工作成绩作出肯定的同时,他提出,希望山西省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出台更多支持政策,持续激活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市场活力。

出台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

让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

2022年,为应对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山西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

为了让政策红利尽早落到市场主体账上,山西省政府成立由财政、税务、审计等10个部门组成的减税降费工作专班,建立起跨部门、多层级、全流程的政策落实机制。其中,财政、税务、人行三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合力做实做细政策宣传、资金保障、资金调度、资金退付、数据传递等工作,形成保障政策早落地、快见效的强大合力。

这一年,山西省财政厅按照补助资金与退税规模相匹配的原则,确定留抵退税专项资金分配方案;建立基层财力保障和帮扶机制,进一步加大财力下沉力度,提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水平;在科学分配中央退税减税有关专项补助资金基础上,省级再安排专项资金对留抵退税规模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市县给予缺口补助,实现财力精准“滴灌”,避免县区因资金不足而出现“应退未退”问题。

为了确保退税减税红利直达市场主体,山西省税务部门建立全省退税减税网格化精准辅导体系,组建入企服务团队,开展专场培训,推出“一企一策”定向帮扶。依托“智慧税务”,推行普惠性政策“免申即享”,实现减免退税“身份自动判别、表单自动预填、优惠自动享受、红利账单自动推送”四个自动。同时,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对符合政策条件、低风险的纳税人,做到申请即办、高效退税。

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是激发市场活力、放水养鱼稳定经济大盘的重要举措。山西省人大代表、吕梁市财政局局长樊小明告诉记者,2022年,国家和省级层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大规模、阶段性、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吕梁市全部顶格执行。通过建立应急机制、国库单独调度、资金直达企业等措施,实现了应退尽退、直达快享,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困难的局面。截至当年12月底,全市减税降费、留抵退税达57.18亿元。

“真的非常感谢政策的支持!”山西省人大代表、吕梁市艳平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艳平感触颇深,“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交的税非常少,而且每次去办事,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都非常好。新的组合式税费政策为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影响、缓解资金压力提供了强大助力,我们尽享政策红利,同时也为我们将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信心和底气!”

此外,山西省税务局在全省开展“留抵退税定向体验”活动,主动邀请人大代表,通过“操作系统亲自办”“走进大厅陪同办”“深入一线体验办”等方式,收集代表意见,不断完善政策落实措施。

“一系列‘组合式’的税费支持政策是省委、省政府的惠民爱民举措!”山西省人大代表、山西樱之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法人赵云霞说,“邀请人大代表到税务大厅亲自体验,一线监督,充分保障代表依法履职的权利,为税务局开展这项工作点赞!”

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

助力市场主体跑出“加速度”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2022年,面对经济新的下行压力,山西省金融机构以金融支持稳经济工作为主线,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增强。

王云代表举例说,2022年河津市各金融机构为各类市场主体授信超过50亿元,为受疫情影响的各类市场主体办理延期还本付息贷款超过20亿元,极大地支持了市场主体发展。他表示:“金融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说,金融支持是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的助燃剂!”

窥一斑而见全豹。2022年,山西全省金融机构坚持“应延尽延”“应贷尽贷”,加大助企纾困力度,按市场化原则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开展入企送政策、送产品、送服务活动,持续推动金融机构减费让利,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质效,强化市场主体倍增金融保障。

金融机构的支持对于许艳平代表来说,是真正的“及时雨”,“我们有人、有项目、有计划、有目标,甚至有创新研发成果,但是苦于资金受限,项目无法实施。有了这样的政策支持,我们有信心把‘护工之家计划’从梦想变成现实,也有信心带动一大批人发展起来!”

“建议各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着力实施减费让利政策,让企业获得更多信贷‘活水’。”魏超代表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更要重视市场主体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要细化政策体系,保障政策落实“不留死角”,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助力市场主体跑出“加速度”。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