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标滞后,云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13名组成人员联名向省卫健委提出质询案——

以人民的名义发出“质问”

■ 本报记者 寇轶敏

通 讯 员 瞿姝宁 宋金艳

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部署的云南行动,2022年年底召开的云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引进更多国家优质医疗资源在云南落地、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的支持力度”。

同期,“加快健康云南建设”的具体要求写进2023年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并确定“实施‘百县工程’持续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壮大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省优、县强、基层稳定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一年时间将近过半,省委的要求落实情况如何?省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怎样更好地推进实施?5月30日下午,云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聚焦“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标滞后问题”启动质询,省卫健委领导班子成员当面回应质询。

继2018年昆明市人大常委会质询“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不力问题”,2022年云南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质询“招投标领域隐性壁垒等问题”之后,云南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履职初年的这次质询会议在云南民主法治建设进程再添刚性监督“印记”。

提出质询案前后

“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入手,创新监督方式,开展质询监督。”早在云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制定的2023年监督工作计划就表达了这样的决心。

恰逢其时,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结合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按照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相关部署要求,迅速开启民生领域重点工作调研。

为找准监督选题,云南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梳理了近三年来省人代会上省人大代表提出的涉教育、卫生领域的议案和建议302件,同时,收集研究省信访局近三年信访件中反映涉及看病就医、医患纠纷、教育发展等民生方面的问题。经分析发现:2020年以来,云南全省共收到群众信访反映医疗卫生问题6192件,其中,涉及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信访3644件。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国家卫健委启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云南省是全国较早启动开展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等达标工作的省份。目前,全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期盼还有哪些差距?

坚持问题导向,云南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分赴省内外多地开展调研,实地走访了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赴代表工作站和代表联络室,召开民生恳谈会,听取各级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同时,调研组还随机走访调研了思茅区南屏镇半坡村卫生室等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层医疗机构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基层卫生人才基础薄弱、供需矛盾突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高、短板明显;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足,区域分布不均衡;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滞后,资源利用率低……”随着云南省人大常委会调研不断深入,全省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以基层为重点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显而易见,但上述五个突出问题更不容忽视。

“找准、找实问题,是我们开展好监督的‘头道工序’。”云南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蒙冬梅介绍,全面梳理代表建议议案、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和扎实开展调研是确定此次质询选题的基础。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研究梳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信访件,杨榆坚等 13名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名提出了《关于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力达标滞后的质询案》(以下简称质询案)。“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人大开展监督就应该围绕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来选题。”云南省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赵正富说。

5月22日,云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7次主任会议听取并讨论了质询案办理有关工作的汇报,决定根据监督法和本省监督法实施办法有关规定,在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召开质询会议,由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人到会答复。

问到“满意”为止

“全科医生和公共卫生服务人才配备不足;急诊急救能力不足,急救设施配置不全,急救及紧急转运救治能力薄弱。”“检查检验能力不足,结果准确率不高。”“下级医院上转的渠道相对畅通,上级医院下转的患者基本没有,双向转诊制度没有落到实处。”……5月30日下午,随着会议宣读质询案,质询会议开场直接切入高潮。主持质询会议的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宗国英深有感触。

“质询案全面客观指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抓住关键、切中要害、符合实际,是对省卫生健康委履职担责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强有力鞭策,我们深受教育、深受警醒。”云南省卫健委主任姜旭现场坦言。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通过机构自评、县(市、区)初审、州(市)复审、国家推荐标准省级验收,全省达到国家能力标准的医疗机构有1271家,达标率为83.62%。但对比情况类似的甘肃省,其达标率为72.4%,基层卫生健康发展主要评价指标位居全国第6,云南虽然达标率高一些,但基层卫生健康发展主要评价指标全国排名仅28位。下一步如何提升达标质量?”

“当前,全省医共体建设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措施不健全,如何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基层卫生人员素质总体不高,结构不优,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如何破解这个难题?”

“家庭医生签约率在20%左右,服务开展不到位,有的地方签约医生形同虚设,如何改进?”

……

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黄为华、钱声帮、汤培远、赵正富、张剑萍5位参与联名提出质询案的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代民发问。

“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累计达到国家推荐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150家,占比9.87%,国家的要求是12%。2.2个百分点的差距直接暴露出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云南省卫健委督察专员谢馨莹如实答复,当前全省基层医疗机构主要存在服务能力弱、服务功能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群众获得感较低。下一步,将分级分类采取目标量化管理,加大创等达标工作力度。2023年的目标是推荐标准达标率提高到12%以上,力争实现排名进位。

针对“基层医疗队伍素质不高,结构不优”这一突出问题,云南省卫健委副主任周洪梅认为,主要是收入不高、岗位吸引力不强、职业发展空间有限,部分政策没有落实落地等原因导致。接下来将拿出实招、硬招,想方设法“引才”“育才”“稳才”“留才”。例如,单列“全科医生津贴”项目,结合艰苦边远、工作任务和服务年限等因素,给予每人每月300元至500元的补贴。

5位参与联名提出质询案的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质询提问刚结束。其他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继续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的“小病大治”“过度治疗”等问题提出追问,云南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逐一认真解答并阐述下一步整改计划。

“本次质询聚焦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目的是发挥人大的监督作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平衡布局,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针对我提出的问题,省卫生健康委答复得比较全面,我表示满意。”钱声帮表示。

“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确实存在人员不足、设备落后、待遇不高等问题,制约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不能满足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通过此次质询以及相应措施的落地,将对全省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服务水平提升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云南省人大代表、大姚县中彝医医院检验科主任张有仁看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保障水平未来可期。

质询结束后,联名提出质询案的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相关部门的应询情况进行合议及满意度测评,总体测评结果为“满意”,但仍有一票为“不满意”。

3个月内再见“真章”

“我们将按照省人大质询工作要求,扛牢推进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主体责任,扎扎实实抓好整改落实,努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发挥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网底作用,让基层群众享受到更便利、更实惠的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健康云南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姜旭明确表态,并简要阐述整改计划。

据介绍,云南省卫健委将锚定达标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将基层卫生改革发展纳入全省重大工作部署来整体谋划,制定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推进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同时,通过找准基层卫生健康工作的短板弱项,着力补齐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服务能力不足等短板,谋划实施“强基层、管慢病、强人才”工程,提升基层机构创等达标数量和质量,努力到2025年实现60%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

针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与国家要求有差距,群众获得感不强的问题,云南省卫健委将积极推动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提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质量。针对高素质基层卫生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今年起,全省将实施公开招聘医学专业大学生计划,支持5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乡镇卫生院招聘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对考取执业医师资格的,省级给予奖励补助。同时,大力实施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培养培训计划,支持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积极组织执业(助理)医师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

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部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表示,质询不是故意“挑刺”和“找茬”,而是寓支持于监督之中。质询的目的并不是为“询”而“询”或是“询过就了”,关键要“质出结果、质出效果”。

“我们将加强跟踪督办,必要时再运用其他监督形式持续问效,真正做到整改不到位、监督不停止。”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负责人介绍,按照相关程序规定,省卫健委将在3个月内向省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整改进度情况。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