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曾炳亮
从一名普通的电影放映员,到村党支部书记,再到村里的特聘村委会主任,虽然是简短的几个身份符号,却犹如一个个标杆,成为江西省抚州市南丰县人大代表吴林泉扎根基层的真实写照。
作为一名在农村基层工作几十年的老党员,吴林泉始终把群众的大小事放在心上,把村委会当做自己的家,把群众当做家人。不论是在田间、农舍,还是橘园、集市,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为群众宣讲政策法律,苦口婆心地调解矛盾纠纷,用真心、耐心、热心和恒心打开一个个尘封的心锁,唤起百姓的一片真情。
下洋村村民王金华与叔叔王日昌因田地置换面积纠纷久调不决,双方积怨颇深。吴林泉通过走访村干部、群众及双方当事人,逐渐掌握了事实真相。他多次上门开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促成矛盾双方握手言和,破碎的亲情关系也得到修复。据了解,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仅在下洋村每年就有60多件矛盾纠纷在吴林泉手上案结事了,且村里连续10多年无人上访。
作为镇里的一名调解员,吴林泉积极参与辖区纠纷调解,努力为基层社会治理贡献力量。2018年,太和镇因农业示范园建设需要流转大量土地,涉及人员众多。吴林泉临危受命,负责协调处理纠纷。他带着村干部不分昼夜一户一户上门做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当有些群众对流转租金及农作物补偿款标准不满时,吴林泉便挨家挨户了解他们的诉求,并找来已签订流转协议的村民现身说法,最终成功流转土地173公顷。
“一大早我就来到曾水孙家里,将身上所带400元钱交到他手上,并反复嘱咐,钱可以再想办法,孩子读书是大事、好事,耽搁不得……”“今天,看到存在安全隐患的木桥终于改造成水泥桥,我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下了……”这是吴林泉的民情日记中的寥寥几笔,却记录了群众反映的问题与难题。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在民情日记中,吴林泉相继梳理出他的镇人大代表建议、县人大代表建议、市人大代表建议……
其中最令吴林泉印象深刻的是曾经提出的《关于对九剧河进行维护加固的建议》,由于九剧河涉及太和镇沿线几个村,一到梅雨季节就会涨大水,严重影响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经过吴林泉的努力,县有关部门及时采纳建议,并组织落实,切实让沿线群众受益。
在近期召开的市人大代表进站履职座谈会上,吴林泉建议全县党员干部要多下基层,多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结合百姓实际作出决策,真正切合百姓需求,将农村政策资金落到实处。今年,太和镇结合南丰县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党员夜话”专项行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定期走进农家,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记好民情走访记录本、发放民情联系卡的过程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强基层发展的活力。谈及多年的人大代表履职历程,吴林泉坚信,只有坚持一心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才能真正反映群众的心声,切实让群众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