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杨 艳 代小河
“在这么‘热闹’的场景下接待选民还是第一次,非常新奇的体验。”近日,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高坡苗族乡集市上,乡人大代表罗家英一边接待选民,一边兴奋地说。
今年以来,贵阳市花溪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代表工作作为人大工作的基础和底色,紧扣新时代代表工作新要求和代表履职阵地建设现实需要,在定期“坐诊”收集民情民意的基础上,结合乡镇赶集日群众多的特点,深化主动“出诊”了解民忧创新探索,开展“群众赶集、代表收音”活动,全面推动人大代表联络站(室)建设提质增效,以代表联络站(室)这个“小平台”书写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大文章”。
赶集日当天,高坡乡人大组织辖区各级人大代表走进集市,设点“摆摊”,以赶集“摆摊”的方式接待联系选民群众,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听取他们对人大和“一府一委两院”工作以及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的意见建议,同时讲解和宣传农业农村领域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
在石板镇镇山村,区人大代表、石板镇人大主席王金礼坐在摊位前,认真听取选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围绕文化传承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与村民、商户共同讨论,协商发展思路。在众人的群策群力下,以农村“五治”工作为切入口,完善村规民约,激发村民参与度的发展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并决定通过签订“门前三包”协议、制定奖惩办法等方式,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逐步提升村民文明意识、环保意识和卫生意识,除陋习、树新风,助力乡村振兴。
“屯脚寨没有路灯,村民夜间出行不方便,希望有关部门帮助解决。”“村间小道有粪污乱排的现象,严重影响环境卫生且存在安全隐患,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处理。”“村里农户存在土地纠纷,希望有关部门帮助协调处理。” …… 在燕楼镇,区、镇两级人大代表利用赶集日,在集市设立“人大代表移动联络站”,接待辖区选民,收集民情民意。
区人大代表吕钢、徐梅在了解相关情况后,随即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深入排查,摸清底数,探讨维护管理办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最终推动制定《花溪区太阳能路灯管理办法》,明确了农村太阳能路灯管护职责,建立了农村太阳能路灯长效常态管护机制,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见效。村民魏奶奶站在家门前路灯下高兴地说:“路灯修好了,马路亮堂了,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担心了。”
花溪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集市最具人间烟火气。常委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印发加强基层人大阵地建设相关工作方案,督促指导全区10个乡镇人大积极回应群众呼声,紧扣群众需要,创新设立农村集市流动代表联络点,创建‘群众赶集、代表收音’工作品牌,利用乡镇赶集日在集市摆摊设点提供政策咨询、意见建议收集等服务,与群众一起赶集,站在群众的立场发现问题,发挥代表作用解决问题,收集人民群众‘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与民生关注重点,吸引众多群众前来赶集,全方位、多层次与选民群众协商,协助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权。”
自全区各乡镇集市在赶集日设立人大代表“民情民意收集点”摊位以来,每次活动都会吸引不少群众驻足。代表们戴上代表证,亮出代表身份,热情地与群众唠起家常,仔细询问和了解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将收集的意见建议整理反馈给相关职能部门,推动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花溪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秦建军介绍说,花溪区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深化拓展代表联络站(室)“五诊”模式,做到点题亮目标、领题亮身份、破题亮作为,让人大代表真正“走出去”为民履职、为民发声、为民代言,使汇集民意常态长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