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向上”涌动的留言

从爱国主义教育法的诞生看山西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里的民主脉动——

■ 本报记者 原玉苗 李艳龙

“我经过认真阅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明确了青少年群体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人群,希望能增加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建议将草案第十四条中‘大中小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程联动机制’的表述修改为‘大中小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程联动机制’”。这是今年7月8日,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内,一份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立法意见建议征求卡上的一条留言。留言者是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小学校长刘志荣。

“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相关课程联动机制,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十五条的相关规定对刘志荣的留言作出了回应。

这样的“呼应”缘何而来?

党的二十大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提出“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2022年7月,太原市杏花岭区域党群服务中心被确立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今年5月,被授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牌匾。由此,太原市杏花岭区域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在山西设立的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

让基层声音“原汁原味”抵达国家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被群众形象地称为国家立法“直通车”。

运行至今,这个“联系点”的“联系”效果何在?从爱国主义教育法立法意见建议征集过程中或许能找寻到“答案”。

今年6月底,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首次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在意见建议征集阶段,杏花岭区域党群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让汇集起来的百姓留言“向上”涌动,让真实的民意“直通”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前不久,在这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记者看到一张张“立法意见建议征求卡”,上面密密麻麻的手写字引人关注。

“小孩子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没有办法和老一辈感同身受,要‘蹲下去’,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加大对媒体、网络在爱国主义教育宣传上的内容真实性审核,避免误导广大群众及中小学生,削弱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果;希望部队军人等特殊人员走进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在“立法意见建议征求卡”上,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小学的老师们手书心声,直言对当下爱国主义教育的关切。

对照此次表决通过的爱国主义教育法相关条款内容,老师们的心声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回应。

“草案里面还缺少这样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如何将自己的爱国情赋能给别人?”长期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刘志荣,谈到爱国主义教育,感触颇深。“我们学校的铃声就是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哪里来?就是来自学校的文化浸润。”动情之余,刘志荣提到一段让她念念不忘的特殊经历。

今年7月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在山西调研时,曾到杏花岭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人大代表深入交流。“委员长,这是我们社区群众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反映上来的几点意见,虽然字写得不太好,但这都是老百姓原汁原味的意见。”回忆起当时与赵乐际委员长面对面交谈时的情景,刘志荣说,“委员长拿上草案意见建议征求卡后认真地一条一条看,并说,就是要把最广泛的老百姓的意见建议收集上来,体现到立法过程中来。”

“草案第十四条规定,大中小学校要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但爱国主义教育更重要的是幼儿园教育包括家庭的教育。委员长听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刘志荣激动地说,当时委员长的鼓励让她更想着为爱国主义教育多做点事。

时隔两个多月,9月21日,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调研组专程到太原,深入杏花岭区域党群服务中心,进一步听取对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的意见和建议,“打捞”原汁原味的民声。

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系”的就是原汁原味的民声。

“在省、市、区人大常委会指导下,我们探索了‘1+11+ N’工作模式。即以基层立法联系点为主要阵地,11个镇、街人大工委、各村(社区)及协作单位基层立法联络站为拓展外延,将立法联系网辐射全区。”为了真正“联系”到原汁原味的民声,让民声“直通”国家立法机关,太原市杏花岭区人大常委会杏花岭街道工委主任田莉向记者介绍,该基层立法联系点形成了以立法联络员为主体、律师团队为支撑、立法联络点为补充的工作架构。同时,以“互联网+”模式开通“网上立法联系直通车”,实现立法联系网络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2023年已对10部法律条例征求意见建议,收集290条,汇总上报259条。”田莉说。这二百多条民声民意,犹如绘画的“原料”。作为山西首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杏花岭区域党群服务中心正以此“原料”,丰富着山西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画卷。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