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物对话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全过程服务”+“滚动跟踪”助力建议办理工作提质增效

为代表建议从提出到办理提供“全过程服务”

丹东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全过程服务积极为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提供政策、数据、案例、人员等方面的支持,在建议办理过程中协调相关部门提供相关资料,助力承办单位建议落实。在全省率先实施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滚动跟踪机制,从上一年度代表建议中选取办理难度大且周期较长的建议进行滚动跟踪,助推市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和承办单位同时发力,有效提升代表建议的解决率。2022年度滚动跟踪25件代表建议,当年有10件得到解决;2023年度滚动跟踪59件代表建议,有38件得到解决。关于加强中医药发展、老城区修建口袋公园等一批紧贴民生诉求的代表建议得到切实解决,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今年年初,在辽宁省丹东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市人大代表依照法定程序向大会提交建议249件(含议案转建议3件),截至办理时限前,这些代表建议全部办理完毕,答复率和满意率连续第四年达到100%,建议解决率66.3%,达历史新高。这些代表建议有翔实的背景、有具体的分析,全局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事关教育、养老、乡村振兴等社会热点、焦点方面的建议从“纸面”落到“地面”,为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切实提高丹东市各级人大代表建议的提出水平、办理成效及落实率,2022年丹东市人大常委会探索建议办理工作新路子,创立了“全过程服务”+“滚动跟踪”的建议工作机制,全力激活代表建言献策动力源,“重答复轻落实”的难题得到切实解决。“全过程服务”有什么特点?“滚动跟踪”取得哪些成效?围绕这些内容,辽宁省丹东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于兵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专访辽宁省丹东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于兵

于兵告诉记者:“我市代表工作部门坚持为代表履职提供高标准服务保障,使代表能够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履职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代表作用。2022年我们建立了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全过程服务机制,在代表建议提出、办理、发挥作用等环节提供高标准服务保障。”

“在代表提出建议前,我们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或单位提供政策、数据、案例、人员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帮助代表修改、完善、提交建议,为代表提出高质量建议提供有力支撑。”于兵说,目前共享单车的使用率较高,今年丹东市人大代表应春侠重点关注了共享单车去留和管理的问题。虽然这位代表履职实践经验丰富,但是对全市共享单车发展现状和相关政策法规掌握不够翔实,因此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部门积极沟通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交通局等部门和单位,为代表讲解相关政策法规,介绍实际工作流程和方法,帮助应春侠代表充分结合理论与实际提出了《关于开放共享单车,并且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在建议办理过程中,丹东市人大常委会为代表与承办单位联系、座谈等活动提供场地及其他方面的保障,并根据承办单位与代表的沟通意见,协调相关部门在调研论证中提供相关资料,便于承办单位落实解决问题。于兵举例说:“今年市人代会上,于丽代表提出了《关于在丹东市城市居民区设立‘幸福晚年小食堂’的建议》。在建议办理阶段,我们积极沟通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和相关县(市、区)政府,为代表与承办单位提供建设运营方案、老人补贴发放、全域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等方面的情况,使代表了解掌握养老服务开展和建议办理推进的具体情况,同时也进一步助推承办单位对建议的落地落实,目前已经有17家‘幸福晚年小食堂’建成并对外营业。”

在承办单位答复后,丹东市人大常委会定期收集办理工作情况及承办单位的答复文件,形成包含题目、内容摘要、办理情况摘要、办理状态、办理结果评级的一览表,在组织视察建议办理情况等时间节点,以送阅件、会议文件等多种形式报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相关领导阅研,并作为工作参考,深度发挥代表建议作用。

“全过程服务”助力民生诉求得到落实

于兵表示,全过程服务对代表建议提出、办理、答复等环节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他告诉记者,丹前铁路线穿过丹东市主城区,造成城市交通在高峰时段拥堵严重的情况,影响了广大市民的正常出行。2023年丹东市人大代表杨彬提出《关于缓解丹前铁路沿线道口交通拥堵情况的建议》,建议用铁路外移和调整运行时间的方法解决此问题。“在建议提出和办理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沟通交通和铁路部门,为代表提供市内铁路道口拥堵情况、铁路运行状况和铁路外移实际执行方面的问题等信息和情况,协调市交通局、振兴区政府、东港市政府、市林草局、市财政局、边境合作中心等9个工作部门多次进行沟通和座谈,全力推进建议办理,最终该建议被列入省交通“十四五”规划并作为重点推进项目,目前丹前铁路市内路段已经使用错峰调流的方法大大缓解了交通早高峰铁路道口拥堵问题。

于兵说,全过程服务工作运行一年多来,为丹东市人大代表提出建议、与承办单位沟通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筛除“关于移除农村基本农田内电线杆”等脱离实际情况的意见建议20余条;组织市人大代表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冬季供暖情况、养老服务工作等课题进行专题调研10余次;召开10余次专题座谈为议案建议提供数据、案例支撑;帮助修改完善议案建议百余条使其更准确、更全面地发挥作用;累计形成5份送阅件报市委、市人大主要领导审阅。关于提高加强丹东市教育领域执法巩固“双减”工作成果、加强中医药发展、老城区修建口袋公园等紧贴民生诉求的代表建议已经得到落实解决,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得到专家和百姓的肯定与称赞。

对办理难度大且周期长的建议采取“滚动跟踪”

“近年来,我市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无论是办理质量还是办理效能都有了明显进步,特别是绝大多数承办单位都能够认真听取、研究、吸纳、落实代表建议,答复率和满意率连年达到100%。但是,我们在看到‘双百’的同时也看到了其中的不足。”于兵表示,部分代表建议办理过程中,承办单位答复代表且代表表示满意,并不意味着建议得到真正解决。部分建议因为问题解决周期较长或暂不具备条件等原因当时无法解决,但承办单位会承诺在一至三年内予以解决。可是,承办单位是否真正在承诺期限内解决代表建议,除提出建议的代表外,督办单位没有进一步跟踪、检查和落实的制度与依据,很多应该落实的建议因此不了了之,出现了重答复轻落实的现象。办理难度较大且周期较长的代表建议通常需要承办单位投入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才能落实,而正是这类建议,往往针对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堵点和老百姓关心的热点、焦点。

于兵告诉记者,针对这一问题,2022年,丹东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滚动跟踪机制,从上一年度代表建议中选取办理难度大且周期较长的建议进行滚动跟踪,推动选取的25件建议中有10件得到解决。2023年,丹东市人大常委会认真总结经验、梳理查找不足,采取“三全”方式进一步完善滚动跟踪工作机制,即根据承办单位答复承诺解决事项台账建立滚动跟踪工作台账,对承诺本年度解决的代表建议“全覆盖”;编制即将到达承诺时限的代表建议清单,对年度内到达时限且未解决的代表建议“全跟踪”;要求承办单位在承诺时限内落实解决建议办理结果,并再一次答复代表实现承诺解决事项“全反馈”。

“滚动跟踪”督促承办单位切实提高建议解决率

于兵表示,答复率、满意率“双百”背后解决率不高的问题一直是各级人大关注的重点。丹东市人大常委会采取“滚动跟踪”的方法,促使市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和承办单位同时发力,有效提升代表建议的解决率。

于兵告诉记者:“丹东市的万达商圈内,商家、写字楼、居民住宅混合在一起,交通拥堵和车辆停放成为代表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道路归属和路面管理权责不统一、相互掣肘,导致代表连续多年提出建议,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们采用滚动跟踪的方法,持续督办,终于使这个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得到广大市民的点赞认可。”

“通过滚动跟踪,有效地督促了承办单位真真正正将建议办理工作列入工作计划,一抓到底,切实提高建议解决率。”于兵说,丹东市人大常委会还通过出台相应措施,要求承办单位将滚动跟踪的建议办理结果答复代表,并纳入每年市政府向人大常委会的报告之中。2022年度滚动跟踪25件代表建议,当年有10件得到解决;2023年度滚动跟踪59件代表建议,有38件得到解决。两个年度代表建议解决率分别提高13.3和11.2个百分点,预计通过三年滚动跟踪,解决率还会进一步提高。

于兵表示,每一份代表建议都汇聚民意民智民力,是人大代表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真切写照。助推每一件情系国计民生的代表建议落实见效,既是“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个建议办理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全过程服务”+“滚动跟踪”,是丹东市人大常委会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创新模式的一个积极探索,通过不断推进和完善,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丹东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论述为指导,坚持开拓创新,继续写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常雪丽 通讯员 杨 洋)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