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人大代表来自各行业各领域,选出的民生项目更具代表性、更真实地反映民意。”市人大代表吴兆福说,“所有民生项目均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基本可在年底完成或主体工程竣工,能让群众更早地体验到民生项目带来的收获感。”
政府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完成很多民生项目,但毕竟财力有限。项目众多,到底先办哪个?项目启动后,由谁来监督、谁来评估?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给出答案。
“民生实事票决产生后,最终干得‘实不实在’还需人大代表来‘验收’。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对这些民生实事进行全过程监督,推动项目落实,将好事办好。”周玉丰介绍说。
民生项目由人大代表投票确定并实施监督,将倾听民意的触角充分向基层延伸,使得民生项目从征集、确定、监督到开花结果的过程更接地气、更贴民心、更合民意,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民生实事项目不仅要“找”好、“选”好,更要“办”好。市人大常委会如何发挥主体作用,保障民生实事真正惠民落地?3月30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2023年市政府民生项目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全面启动今年的民生项目监督工作。随后搭建起民生项目监督工作组织架构:成立民生项目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各监督小组针对所承担民生项目的特点,制定监督工作方案,积极与项目涉及的市政府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对接,明确细化工作要求、具体安排和方法步骤,排出任务分解书和监督时间表,有序开展监督工作。
市、区(县、市)人大常委会采取联动监督的方式,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带领8个监督小组,分别对“统筹困难群众取暖补助”等10个民生项目进行专项监督,构建起“执法检查-发现问题-专题询问-提出意见建议-代表建议督办-整改落实-满意度测评”人大监督全流程闭环链条。
截至目前,2023年10大民生实事项目中,医保异地就医“免备案”、医保服务进万家、统筹困难群众取暖补助等7个项目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等其余3个项目接近尾声。
自2020年起,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共票决产生30项民生实事,涉及“一老一小”“医疗卫生”“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等群众关注的重要民生领域。
“群众关心什么,我们就重点监督什么。”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福林表示,要凝聚人大监督合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督促职能部门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打通民生监督的“最后一公里”,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实施不断档、不松劲,全力助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使民生实事更顺民意、更得民心、更惠民生。
(12.9要闻)35周年采风专栏
监督“小切入” 护航“大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