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王 丹 孟 娜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宏伟蓝图,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2023年,辽宁省委启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以超常规举措打一场新时代东北振兴、辽宁振兴的“辽沈战役”,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实现新突破”作为10项新突破之一,明确未来三年“三农”领域的重点任务。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郝鹏在2023年辽宁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农业强省建设作出部署。
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陈向群站在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的高度,锚定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强调要坚决扛起农业大省的政治责任,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于国安做出具体安排,由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选派7名优秀干部分别到丹东市宽甸县步达远镇步达远村、鞍山市台安县桑林镇魏家村、海城市毛祁镇北毛祁村、沈阳市浑南区祝家街道下高士村开展驻村帮扶。
一年来,在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两级党组的领导下,驻村工作队遵循党的群众路线,拨动共同富裕的“和弦”,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辽沈乐章中的人大强音。
这强音激扬着高位推进的人大初心
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两级党组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帮扶事项;定期走访,在政策资金等各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和坚强保障,让驻村干部心无旁骛投入乡村振兴事业。
2023年6月和11月,陈向群两次深入鞍山海城市和台安县驻村帮扶联系点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和财政运行情况调研,考察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基层党建情况,帮助协调解决乡村振兴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目前,经省人大常委会积极协调,台安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涉及区域协调发展专项资金2500万元已全部到位。在看望机关驻村干部,并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深入交流时,陈向群认真听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汇报,分析存在的问题,鼓励大家要坚定信心,找准切入点,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展现新作为。
同年8月和11月,受陈向群委托,于国安先后两次到高岭地村调研,考察了工作队协调建设的蓝莓大棚和新建的五组道路,以及工作队协调资金维修后的村部及广场。他勉励驻村干部要按照“五项振兴”的要求,全面做好乡村振兴工作,踏踏实实为高岭地村的强村富民贡献人大力量。
“为了壮大集体经济,我们大力开发了满秀乡村振兴车间项目,同时引进全国唯一一家医院医用食品运营服务平台大象营养供应链项目。为助力乡村振兴,该项目推出的‘惠乡’模式,有效激发村民创业动力……”海城市毛祁镇北毛祁村驻村第一书记董晓华说。
“为激发振兴活力,我们深挖存量土地资源,与村‘两委’委员回收整户消亡土地10户共3.13公顷,村集体增收1.4万余元。”沈阳市浑南区祝家街道下高士驻村第一书记白净汇报。
“我们村生产的金沙蜜薯,做拔丝地瓜软软糯糯、甜而不腻,是女性和孩子的最爱……”台安县桑林镇魏家村第一书记姚明华讲述了自己在鞍山都市生活广播第一书记的朋友圈推销农产品的经历。
2023年12月27日,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召开驻村干部和工作队下半年工作总结汇报会,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亮眼的成绩受到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充分肯定。
这强音激扬着党建引领的永恒旋律
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关键。
“担任毛祁村第一书记以来,我依托辽宁党建网倡导开办了《第一书记论坛》,为全省驻村第一书记提供了一个交流经验的平台,有效形成工作合力。”董晓华介绍,“以党建带群建,群建带社建,孵化治安调解、公益志愿等群众组织16个,辐射基层群众3000人,推动北毛祁村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北毛祁村荣获省级文明村、美丽宜居村称号。”
“组织开展‘4+N’主题党日活动,采取走访谈话、入户调查等方式凝聚党群合力……”白净开动脑筋、创新思路,有效激发下高士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能力,使党的方针政策在党员干部和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驻村后,首要的是积极帮助村里建立健全班子运行、民主公开、决策议事、村务管理监督等规章制度,切实夯实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姚明华介绍,通过抓班子带队伍,为魏家村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先后吸收了2名农民预备党员,培养了4名非党积极分子、6名村“两委”后备干部。村支部组织开展的“爱我魏家”志愿环保、故事会、红色主题沙盘等活动,既活跃了乡村生活气氛,锻炼了年轻人的综合能力,又传承了红色基因。
这强音激扬着兴业富民的不渝追求
乡村振兴,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根本。
“刚被派到步达远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时候,村集体经济账面是零。”驻村干部包德军介绍了从零起步兴业致富的“步达远”进程,即一边组织镇、村相关负责人走出去调研考察,一边积极招商引资引项目,多方争取资金,甚至拿出个人的积蓄,支持村里发展村集体经济。2019年,步达远村争取到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153.5万元,引进美国红提项目,彻底改变了步达远村近40年来无集体经济产业的历史。2020年秋天,红提试种成功,每公顷平均产量达3000千克,产值达4万多元。同时,他组织村民新建葡萄大棚27栋,新增葡萄栽种面积4.13公顷,栽种科技含量附加值更高的新品种葡萄,还成立了电商直播基地,吸引青年返乡创业,拓宽农产品销路,提升地区知名度和影响力。2023年,步达远村集体经济产业为部分村民带来150万元以上的收入,带动地区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销售额70万元以上,拉动餐饮、超市消费20万元以上。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