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故事:
在湖南省安乡县,谈起人大代表潘能震,人们伸出大拇指,赞不绝口地说:“‘潘代表’有本‘代表经’!”已过杖朝之年的潘能震,是安乡县人大代表。家乡人习惯叫他“潘代表”。1997年12月,“潘代表”从湖南省安乡县安生乡人大主席的位置上退下来后,他人老心不老,用满腔热情和强烈的责任心谱写了一曲最美的“代表之歌”。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潘能震感觉到农村矛盾频发,调解工作越来越复杂。潘能震认为要维护社会稳定,营造和谐稳定农村,光靠个别代表不行,必须建立健全各级调解组织,加大调解力度。于是,他积极向安乡县人大常委会和上级有关部门提交建议,建议在安生乡等乡镇建立调解网络,各村组及企事业单位成立调解小组。新建立调解的小组以各级人大代表为骨干,吸收善于调解矛盾、有群众威信的人参加,建立一支能调解、聚人心的基层调解团队。
在潘能震推动下,当地调解网络建立近三年来,成效显著,基本上做到了发生纠纷就地解决,小事不出村组。为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潘能震不顾自己年迈,三天两头下村组,不断了解情况,处理问题。他还督促乡干部们多下村组,踏实苦干,及时解决社会治安问题。
在农村,一些乡间茶馆虽然为村民们提供了娱乐休闲的场所,但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作用。一些坐茶馆聊天的村民,除了谈论封建迷信,就是说东家长道西家短,时常因此引起家庭内部及邻里间的纠纷,有的甚至成为违法活动聚集的场所。
针对这些不安因素,潘能震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向安乡县政府提出了《关于在全县开展“普法夜话”活动的议案》,引起了安乡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的高度重视。不久,安乡县迅速开展“茶馆办文化,法律入农家”的“普法夜话”活动。
潘能震也积极投身“普法夜话”的活动中,他不管走到哪里,总是忘不了自己是一位普法宣传员。每到夜晚,他总是四处奔走,穿着一双黄胶鞋,打着一把手电筒,挎着一个黄袋子:袋子里装满了宪法、防洪法及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书籍。潘能震到村民家后,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解相关政策、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并以案释法对村民实行普法教育。“普法夜话”开展以来,全县乡间茶馆风气陡转:学法守法的人多了,打牌赌博的人少了;交流致富信息的人多了,谈神论鬼的人少了;勤干苦做的人多了,说东道西的人少了。谈起“普法夜话”带来的变化,全国人大代表、安乡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志英动情地说:“在安乡县,现在‘普法夜话’已成时尚,村民们争创‘遵纪守法户’已蔚然成风,潘代表又立了大功!”
退休后,潘能震为保一方平安,通过发挥余热,先后38次获得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湖南省最具影响力法治人物”“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湖南省老有所为奉献奖”“湘鄂边区联防联调特别贡献奖”“湖南十大孝星”及“常德市十大新闻人物”等殊荣。前不久,一名记者慕名前来采访,潘能震掏心地说:“人老了精神不老,职退了思想不退。人民培育和养育了我,我有义务更有责任为搞好一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出力,何况我是一名有60多年党龄的人大代表呢!”
(何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