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代表履职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夏山如碧 华彩满堂

——访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夏华

■ 本报记者 阎跃勇

“建立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新模式,是解决农村就业,刺激消费,实现脱贫不返贫的重要举措。”1月1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依文集团董事长、黔西南州依文服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应推动建立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特色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打造一批标杆示范区,并将成功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复制,这对促进乡村振兴将发挥重要作用。

从留任中国政法大学从教,到辞职下海当一名服装售货员,再到独立创业成立依文集团,夏华的身份一变再变,但始终不变的是埋藏在心底的那份对生活的热爱。30多年一路走来,夏华带领依文集团从单一自主品牌向多元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已成为拥有服装品牌板块、文化板块、产业互联网板块、医疗防护板块的大型集团化企业。

2003年,为了让公司生产的服装更具“中国元素”,夏华带着设计师到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山寨采风,当场被传承千年的少数民族独特刺绣手工艺深深吸引。“2003年,我第一次走进贵州时,看到了绣娘们祖祖辈辈传下的精致技艺,当时我就思考要通过什么方式使个体绣品发展为一个标准化的产业形态。”夏华告诉记者,将大山的传统绣品卖给都市消费者,最大的瓶颈是传统绣品设计、款式与现代生活的不相容。因此,建立中国传统美学纹样数据库是夏华走出的关键一步。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夏华带领团队整理出这些图腾和纹样背后的故事,并结合当地文化进行创新性提取整合,通过建立民族纹样数据库,联合设计师,将其转化为线稿、色稿,最终运用到时装、包袋等生活化产品中去,形成民族手工艺的产业化发展,并带动上万名深山里的绣娘用自己的手艺脱贫致富。目前,纹样数据库已吸引了来自全球的1600多位设计师参与设计。

除了构建纹样数据库以外,依文集团还致力于建立绣娘手工艺人数据库。“我们的数据库目前约有2万多名绣娘,她们的手工艺水平,以及绣龄等信息在数据库都能看到。”夏华说。在夏华及团队成员的推动下,深山绣娘的绣品经过加工变成了时装、高跟鞋乃至工艺品,销往多个国家,一些绣娘一年的收入甚至能达到上百万元人民币。

“这样的笔记本,一位熟练的绣娘一天就可以绣10本,卖出去能获得四五百元的收入。”采访中,夏华向记者展示了深山集市的“热门单品”——具有苗族特色的苗绣笔记本和托特包。“今天贵州苗绣可以走向世界,成为最时尚的产品,是因为数据库跟设计师之间产生了连接,他们在数据库里找到最美的设计要素,设计出了一件件时尚产品。”

2023年3月,刚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夏华,带着成千上万名绣娘的心声,带着她的苗绣笔记本和托特包,走进人民大会堂,提出“推动贵州苗绣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建立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创新示范基地”等建议。“希望建立苗绣数字化产业平台和苗绣产业基地,搭建面向全球的苗绣产业研发设计中心,让更多的绣娘有机会跟全球的设计师去碰撞。”夏华告诉记者。如今,深山绣娘们在夏华带领下,一步一步走出大山,走向都市,走向世界,变成一个个有影响力的创造者,展现着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

“每个企业家,都会谈到社会责任。当然,做好企业本身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夏华告诉记者,“我经常说,深山绣娘,包括中国手工艺,是依文的第二座山,我非常有幸在攀爬依文服饰第一座山的时候,遇见了第二座山。”如何站在人民立场提出问题,站在国家层面解决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实干。而作为一名企业家,能做到和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能做到有温度、有情怀,是夏华始终坚守的初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即将召开,我今年的建议还是围绕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话题。”有了2023年的履职经验和基础,夏华愈发觉得她的建议方向是契合国家发展的、是正确的。夏华告诉记者,希望能通过“产业+文化”的形态,使贵州乡村振兴走出新路子。

编辑手记

“让妇女们背着娃、绣着花,就能赚钱养家。”夏华的中国深山“非遗行”,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形成聚集性产业,让绣娘们的梦想在未来数字化产业发展中得以实现,彰显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履职担当。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为新时代传统文明发展插上“互联网翅膀”,助力乡村振兴“展翅腾飞”。夏山如碧、华彩满堂,代表履职正当时!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