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述来,男,回族,河北沧州人,1957年2月16日出生。出生于武术世家,祖传天方滑拳、六合拳、华龙拳等。祖上传承天方武术,祖父刘云起擅长华龙拳及摔跤等功夫。父亲刘少亭传承天方六合拳、华龙拳,先后拜天方武术名家吴凤鸣为师。
受父辈影响,自幼学习家传六合拳、华龙拳等基本功法。先后于拜八极拳名家赵吉庆,六合拳名家王少孚为师,在1974年河北省第四届全运会武术比赛中,获少年全能冠军,被选入河北武术队,接受刘鸿雁老师、翟金生老师培养,并先后拜鸭形拳名家李恩贵,得到沙国政,马贤达、门慧丰等老师指导。
从事武术教学工作
1974年入选河北省武术队,参加了第三届全国运动会武术项目比赛。1984年任沧州市重点体校武术队教练员。自1984年至1997年被武警部队北京总队聘请担任武术总教练。1993年创办中国沧州武术研习院担任院长,1997年创办沧州华夏武术中等专业学校任校长,1998年担任河北省武术男队教练兼领队,2018年全国武术运动大会云南省代表队总教练、2019年第八届世界武术锦标赛云南省代表团华龙武术队教练、云南省武术协会沧州武术研究会会长、云南省武术协会华龙拳研究会秘书长、2020年被解放军空军昆明某部特邀武术总教练。
获得荣誉
1993年起当选政协沧州市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委员,沧州市第四届青年联合会委员,1998年被评为“中国武术七段”。是国家级武术裁判员、国家级武术段位考评员。
1997年担任河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1999年中国武术协会经济开发委员会委员。2008年被聘为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沧州武术研习院被评选为首批“全国先进武术馆校”,多次在全国武术武术馆校等武术、散打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多年被评选先进工作者、记功、记大功等奖励。
1995年被中国武术协会授予当代“中华武林百杰”称号。
1995年被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在“东方之子”节目,以“沧州娇子”被报道。
2023年获得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十四五”非遗传承特别贡献奖等荣誉。
先后在1984年、1985年全国武术观摩交流比赛中获得金牌,2019年第八届和2023年第九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上,获得华龙拳、鸭形拳和行镖刀、天方剑集体项目第一名金牌,并且多次在国际武术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多年来,培养了大批武术优秀人才,其中多名学生工作在清华大学、北京体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航空航天、上海海事大学、上海体育大学、上海中医院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武警指挥学院、中国霸王花女子特警队、北京八一中学等全国体育、教育、部队等岗位,成为国家武术领域的优秀工作者,在传播武术传统文化中发光献热。
参加武术比赛
在多次参加国际国内武术比赛中,摘金夺银,获得优异成绩。在从事武术教学工作中,培养了大批军地优秀武术人才,多人次在全国、国际武术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被授予运动健将等。目前多人担任大学教授、教练、部队以及公安部门工作,为武术文化交流于发展、推动沧州的武术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刘述来自担任沧州市体校、武警部队、河北武术男队教练,担任河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和中国武术协会经济委员会委员等工作。在工作期间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为培养武术人才尽心尽力。取得了优异成绩,所教授的学员,多次在各类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其中在河北省武术青少年比赛中获得男女团体冠亚军,全国武警公安系统武术散打比赛前三名。
在担任武术教练和沧州武术院长期间,为河北、甘肃、陕西、宁夏省市体工队。以及解放军火车头、北京体院、上海体院、武汉体院、沈阳体育学院等,中央戏曲学院,武警指挥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大学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组织承办武术赛事
1984年受河北武术协会省委托举办全国武术散打邀请赛,1987年负责组织“永恒杯”全国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开创了沧州乃至武术散打比赛的先河。
1989年组织举办“明珠杯”全国武术散打擂台邀请赛,发起并参与组织沧州万人武术比赛。
向沧州市人民政府建言提议,举办每年一届的沧州国际武术节,由沧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形成决议,并以成惯例。
组织承办了1994年中华武术南北争霸赛大赛北方擂主赛。
组织承办了1998全国职业搏击大赛,为我国武术散打职业化起步发展开创了先例。
1999年组织承办了全国第三届“武术馆校”“武术散手”擂台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国际文化交流
1992年应邀赴比利时进行武术教学,担任欧洲第一届武术锦标赛总裁判长。1997年应邀赴捷克参加首届武术冠军赛,担任总裁判长。多年来,接待了俄罗斯、美国、日本、德国。荷兰、比利时、斯洛伐克、摩洛哥、叙利亚、埃及、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沙特、英国、韩国、新西兰、越南等数十个国家的体育文化、武术搏击、经济贸易、新闻艺术等方面的来宾,积极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武术。
抢救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多年来刘述来一直着手沧州武术文化发展等方面挖掘与传承,针对沧州流传的六合拳的传承,进行了系统的整理研究,尤其是对频临灭绝,流传在回族中秘而不传的“华龙拳”进行了十余年的调查研究,系统整理改编等工作。并且多次赴云南、甘肃,宁夏,陕西及地进行调研,并在2014年申报沧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沧州市人民政府批准。
为了保护这个流传在回族中,优秀武术拳种华龙拳,在原云南云南省委副书记,云南省政协主席刘树生引荐和支持下,刘述来专程赴云南与中国著名医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华龙拳第九代掌门人马玉柱导师进行学习交流,对流传在民间的华龙拳进行调研,得到了马老师鼎力支持,将多年搜集整理研究编写的数十余万字材料倾囊相助。
为此,经过系统研究、整理、改编了华龙拳的演练套路,编写出谱书等规范教材。针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华龙拳培养等后备人才,多次组队参加云南省,全国、国际、世界武术锦标赛的大赛,取得了突出成绩。
古“丝绸之路”中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晶“华龙拳”,在即将走到彻底消失边缘,紧急刹车,通过抢救保护与传承等手段,使碎片化的这项传统武术瑰宝,经过系统化的研究整理,使这个古“丝绸之路”文化背景的技艺活化石,为我国“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他特殊的文化功能与价值,为我们国家的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发光献热。
多年来刘述来在武术教学中,为国家培养了众多的优秀武术人才,其中多人工作在我国体育、教育、公安、解放军、武警等部队,担任教学、维护治安、守护边防的重要岗位,很多人成为人民的教授,工作在武术教学的第一线,为传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光献热,将传统的武术文化接力棒,一代一代的传承着,这就是刘述来几十年追求的目的和初衷。
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关怀下,在全社会各界帮助下,在华龙拳掌门人马玉柱导师鼎力支持下,刘述来率领华龙拳的师生和同仁们,以及众多的传承者一起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迎来了华龙拳的春天。在中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迎着龙年春天的曙光,刘述来在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武术,为发展华龙拳的道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