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吕梁山,群峰耸立,势如脊骨,连绵起伏。这宛如大龙的脊骨,穹窿突起在蓝天之下,黄土高原之上。大山之下,大河奔流,黄河和汾河自北向南穿山越岭滔滔而去。
吕梁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画的背景是雄壮山河,画的色彩是山青水绿,画的底蕴是红色基因,画的主题是蓬勃发展。
一年来,山西省吕梁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带领全市上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感恩奋进、笃定实干,经济发展持续向好,转型发展乘势而上,改革开放有力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党风政风民风昂扬向上。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积极践行使命,勇于扛起担当,打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吕梁样本”,书写出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的崭新篇章。
抓项目 转方式
交上发展“优异卷”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是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
吕梁市委、市政府围绕省委明确的经济工作七个方面重点任务和“4+12”重要抓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着重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消费恢复和服务业复苏、强化科技人才支撑、抓实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中心城区和县城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十大方面攻坚发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持之以恒打造“985”重点产业链。以九个工业经济重点产业链为牵引,推动制造业振兴升级;以八个特色农业产业链为抓手,推动农业特优发展;以五个服务业重点产业链为支撑,推动三产服务业提质增效,吕梁优势产业加速崛起气势如虹。
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198个“套餐”打造集成服务改革“吕梁样板”,“一件事一次办”“跨省通办”为山西政务服务创新发展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吕梁经验”。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科大讯飞、360数字安全科技集团等一大批行业巨头落地吕梁,2023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成功举办,线上线下累计销售1.17亿元,规模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扎实推进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主城区建设,积极推进吕梁新区建设,完善城市道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全力抓好巩固衔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狠抓生态修复治理,筑牢绿色发展底色,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成功获评“省级文明城市”。
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能力。坚定扛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全面建设清廉吕梁。激励广大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展现担当作为。
多元化 高质量
蹚出转型新路子
吕梁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在“率先”上抢先机,转型发展只争朝夕。
围绕铝镁、特钢、装备制造、氢能、煤成气、碳基新材料、固废利用、白酒、医药九个工业经济重点产业链;生猪、肉牛、食用菌、小杂粮、马铃薯、红枣、核桃、沙棘八个特色农业产业链;数字经济、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旅康养、吕梁山护工五个服务业重点产业链,构建起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钢筋铁骨”。
在吕梁市委五届六次全会上审议通过的《中共吕梁市委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决定 加快转型发展的行动方案》中,进一步明确加快转型发展20项重点任务。
2023年12月29日,吕梁市第二批百辆氢能重卡(二代)正式投运,这为吕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氢”动力。一年来,吕梁市氢能重卡总行驶里程已经超过800万公里,部分单车里程已超10万公里,碳减排达到1.1万吨,净化空气达1.6亿立方米,成为全国氢能重卡自主商业化运营的典范。
山西省2023年氢能产业发展指数显示,吕梁市氢能产业发展综合指数393.58,位列全省第一,氢能资源、加氢站建设、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政策力度、氢能产业链等单项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地市。“气—站—运—车”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初步形成,吕梁氢能已经实现从“破题开局”到“全面开花”的精彩蝶变。
以文化旅游产业转型为牵引,吕梁市集中力量打造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新路径。离石区王营庄村、临县青塘村、方山县张家塔村等美丽乡村已成为游客的热门打卡点,特别是以碛口古镇为核心,依托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吕梁市打造了百里黄河精品旅游带。
田园采摘、艺术研学、特色民宿、生态露营……随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越来越多的人吃上了“旅游饭”,乡村旅游成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
聚人才 强招商
提起经济新航速
作为能源大市,吕梁市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重要牵引举措,出台《吕梁市碳达峰实施方案》,持续推动《能源革命行动方案》25条措施落实。
一年来,吕梁市建成智能化矿井9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60处,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1.6%,智能化工作保持全省前三。全市4.3米焦炉全部关停退出,已建成的5.5米以上大机焦项目全部实现干法熄焦,在全省率先进入大型现代焦炉时代。风电、光伏新能源发电、天然气增储上产……能源供给质量不断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更趋合理,能源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奋力书写出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引进集聚更多高端人才、科技资源、创新要素。太原理工大学共派出120名专家学者组成13个特派员小组,精准下沉到吕梁市铝镁、特钢新材料、大数据、新型煤化工等领域的160余户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服务,帮助吕梁市企业培训本土实用技术人员1500余人次,解决瓶颈问题26项,建设科创平台13个,申报市级以上科研项目47项,校地合作总金额超过1亿元,有效推动吕梁市企业在关键技术研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紧紧围绕“985”重点产业链建设需求,吕梁积极布局科技计划,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大力实施校地合作产业科技引导专项,与国家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建立吕梁工作站,推动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累计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149人,以高质量科技供给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兴县铝镁新材料产业园区,元泰高导材料(山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设备快速运转,火红的铝水就地转化成闪烁着银色光泽的铝合金棒,最终生产出航空航天、汽车、电子产品等零配件。
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让更多企业坚定了在吕梁投资兴业的信心。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吕梁市制定出台了《吕梁市营商环境创新提升50项改革举措》,198个“一件事套餐”打造政务服务“吕梁样板”,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全年吕梁市净增经营主体10324户、其中企业净增8665户,占比83.93%。
产业旺 乡村美
绘就田园好风景
曾经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吕梁,如何走好、走稳乡村振兴之路?
在中阳县暖泉镇,黑木耳种植从无到有,助农增收能力从弱到强,产业链条从短到长,将一个脱贫县发展成为“全国黑木耳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木耳十大主产基地县”。
在兴县山花烂漫小杂粮种植基地,千亩优质谷子迎来丰收,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2023年,兴县主动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建立杂粮研究院,开展多品种杂粮试验,推动兴县由杂粮生产大县向种业大县转变,进一步夯实杂粮生产根基。
在山西秀容沙棘制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随着机器的轰鸣,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上,新鲜的沙棘饮品依次通过杀菌、灌装、包装后进入仓库,随后被运往各地。
仅在2023年,临县青塘村就生产粽子5000万只,产值达到1.5亿元,人均产值6万多元,如今发展壮大成为集原料种植、加工、包制、销售为一体的粽子产业链。
放眼望去,吕粮山猪、吕梁肉牛、吕梁山菌、吕梁杂粮、吕梁土豆、吕梁红枣、吕梁核桃、吕梁药茶……绿色有机的吕梁名特优农产品逐渐从有“身份”变成有“身价”,获得全国各地客户的认可。
脱贫攻坚以来,吕梁市培训各类护工近10万人,其中有近一半为脱贫人口。技能培训、吕梁护工成为吕梁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方山县圪洞镇庄上村和前东旺坪村,在“百企带百村”政策号召下,山西蒲谷香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将两村进行一体化打造,大力发展以生态采摘、旅游观光为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
为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吕梁市组建由市领导牵头的18个工作专班,建立人大、政协领导包联督导重点帮扶县制度。市县乡村四级齐抓共管、合力攻坚,市县两级工作专班整体联动、狠抓落实,全市巩固衔接工作氛围日愈浓厚、力度不断加大、成效逐步显现。
吕梁市各级帮扶单位和驻村帮扶干部,以最高站位、最强担当、最硬举措,精准施策、按需帮扶,及时更新驻村帮扶日记和台账,全面开展巩固衔接“大比拼”,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路上,释放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所蕴含的无穷能量和伟力。
吕梁蓝 生态绿
展出环境美如画
如今的吕梁,抬头可见“吕梁蓝”,放眼环顾“生态绿”,一泓清水入黄河,舒展出一幅辽阔壮美的生态画卷。
一年来,吕梁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深入实施“一廊两带”战略,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成功申报国家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吕梁山西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项目,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为了让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吕梁的脚步从未停歇,绿色答卷可圈可点。2023年,吕梁市区优良天数比例81.4%,全省第三;PM2.5年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全省第一;地表水15个国考断面优良比例100%,无劣V类水质断面。
2023年6月,吕梁“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正式启动,吕梁市委、市政府制定印发行动方案,启动实施项目36个,总投资约52亿元,覆盖黄河流域和汾河流域9条河流和14个国控断面。
文峪河、磁窑河作为汾河的两大支流,水质好坏对黄河母亲河影响深远。平川四县市围绕两大河流水质改善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谋划建设22个工程项目,有效解决区域性雨季汛期污水溢流和河流沿线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孝义市和文水县2个工程入选省“一泓清水入黄河”优秀案例。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苍鹭、绿头鸭、白骨顶鸡等珍稀野生保护动物“落户”吕梁,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来这里栖息繁衍和迁徙停歇。
2023年11月9日,“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吕梁段全线贯通正式通车,标志着全长1200多公里的山西省“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主线全线贯通,旅游公路沿线也是吕梁山西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项目的主战场。
吕梁山西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项目,是吕梁市多年来投资规模最大、争取资金最多、受益范围最广的重大生态治理修复工程。作为该工程最大的实施地市,吕梁市总投资37.99亿元,通过矿山修复+植被恢复、土地整治+水土保持、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等多种修复治理模式,不仅让生态保护修复见成效、惠民生,更助推“一泓清水入黄河”宏伟目标早日实现。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优美生态成为吕梁乡村的底色,吕梁市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目标,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启动了吕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集中整治“六乱”,扎实抓好“六清”,全面促进“三改”,积极推进乡村美化绿化、农村垃圾分类、农村厕所革命,推动农村环境面貌整体提升。
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吕梁市委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破旧俗、树新风,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广泛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共同营造绿色、生态、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
城市间,吕梁市城市管理局利用部分临街闲置空地、临街天坑,先后开工建设、提升改造街头游园共7个,全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54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74.2%。人若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美丽颜值”变为“经济价值”,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征程上,更多吕梁人民享受到生态改善带来的红利。
贴心事 身边事
托起群众幸福感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
一年来,吕梁市委、市政府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交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吕梁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更多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全市民生支出501.49亿元,增长15.7%,占全部支出的80.2%,省市确定的17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离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吕梁动车开进了北京,文丰路拓宽改造项目竣工通车,拓宽改造了吕梁市区西崖底大桥和滨河北西路(北川河东路—晋绥路),主城区和新区快速路项目加速推进,连接城区南北的“大动脉”即将贯通。
吕梁三中搬入新校区办学,吕梁一小正式招生,全市公立医院免收门诊挂号费并实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市区公交车免费乘坐。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民生的接力棒不断传递,一幅幅温暖幸福的民生图景正在吕梁徐徐展开,一个个民生“礼包”真正送到了群众的心坎儿上。
吕梁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落脚点,持续推动《关于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行动方案》《关于教师招聘流动退养的实施办法》落地,纵深推进教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素质教育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2023年4月,吕梁市人民医院整体搬迁至吕梁市医疗卫生园区,总体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为了方便全市居民看病,吕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全省率先实行挂号免费,着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邀请专家不定期来吕梁坐诊。不仅如此,柳林县、中阳县人民医院搬迁新址,孝义市中心医院建成投用,全市164个乡镇卫生院和13个县级公立医院均达到山西省基本医疗保障标准,建成吕梁市医保便民公共服务平台,全省首家实现村级医保终端支付、移动支付,群众“少生病、少跑腿、少负担、享健康”的愿望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家门口的“幸福升级”。“十四五”期间,吕梁市启动老旧小区改造计划,总投资约22亿元,计划改造老旧小区659个,涉及住户4.8万户,其中,2021年至2023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开工400个,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居住环境。在石楼县曹家垣乡,厚厚的积雪映着袅袅炊烟。村民们的房屋整修一新,炉子里柴火噼啪作响,屋子里暖意融融。在保障群众住房安全方面,吕梁市建立了农村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危房已全部纳入改造范围。拼技能、赛专业、练本领。在第四届吕梁职业技能大赛中,各行各业的“技术状元”迎来了职业的高光时刻。当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吕梁技术状元”不只是一张奖状,而是吕梁市尊重技能、尊重创造,对技术型人才的鼓励和肯定,更是吕梁市拓宽技能就业渠道,使技能人才更好发挥专业特长的生动实践。
2023年,吕梁市开展“访企问需”和“一对一”就业专员服务,培训“吕梁山护工”12029人,举办第四届吕梁职业技能大赛,新增技能人才25905名,市县两级举行招聘活动259场,提供岗位约21.37万个,市级零工驿站和13县市区零工市场全部建成投用,全市城镇新增就业4936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9726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958人,年度任务全部超额完成。
如今,就业、教育、医疗、托幼、养老、住房、环境,这些老百姓的身边事、贴心事、具体事,不断变成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站在新起点,勇担新使命——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新的一年,吕梁市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市委经济工作会部署的“六位一体”和“20件大事要事”,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全力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加快推进采煤沉陷区和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坚决扭转平川四县市空气质量落后局面,狠抓工业园区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固废综合利用产业,进一步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加快建筑节能降碳改造,持续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抓好环保督察和审计反馈问题整改,让大美画卷在吕梁大地全面铺展,让生态魅力在革命老区处处绽放。
站在新起点,迈步新征程——下好项目谋划先手棋,打好项目建设主动仗。新的一年,吕梁市上下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积极投身“千项千亿”项目大会战,以龙腾虎跃、生龙活虎的干劲闯劲,围绕“拿出会战攻坚的气势,接力推动项目建设;保持全面起底的态势,努力做大项目盘子;发挥资源禀赋的优势,倾力招引优质项目;紧跟上级政策的趋势,致力对接服务项目;掀起大干快上的声势,竭力体现有效投资;摆出狠抓落实的架势,全力推动措施落地”六方面意见要求,发起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强大攻势,确保全年经济工作强劲起步、强势开局。
站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新的一年,吕梁市各级各部门将抓好政策宣传,狠抓末端落实,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锚定“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目标,聚焦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三条主线”,用好锻造产业链“总抓手”、科技创新“原动力”、项目建设“硬支撑”、开发区“主阵地”、民营企业“生力军”“五个抓手”,强化组织、政策、要素、环境、安全、能力、执行七个保障,全市上下进一步投身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加快建设工业强市,为全面建设美丽幸福吕梁构筑坚实的工业支撑。
扬起时代风帆,一路高歌前行。未来,吕梁市上下将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永葆“闯创干”作风,提振信心、鼓足干劲,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吕梁篇章而团结奋斗!
(本版图片由刘亮亮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