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科院韦本辉团队历经13年的研究发明的立式耕具“钻头”和“超深耕不乱土层”的粉垄耕作技术,乃属现代重大耕作技术模式。十多年来,“粉垄耕作技术模式”,已在广西、西藏、山东等28个省区的50多种作物中应用,在不增加肥水和人工成本,耕地增产10%到50%(产品质量提升5%)、盐碱地增产至少20%,“土壤水库”增贮天然降水100%,旱涝台风灾害减轻20%-30%,固碳减排20%-50%。
扩筑国之根基和促进粮食安全的“粉垄技术”,作如下应用;18亿亩耕地中的10亿亩可增加2亿亩耕地生产能力和粮食产出量;重度和中度类盐碱地物理性改造可增加良田5亿亩;果园和荒漠化及边际土地改造可增加耕地生产能力2亿亩;宜耕退化草原10亿亩生态丰草改造可产生15亿亩以上牧草产出量;总共可增加两千亿公斤以上粮食和大量肉奶品,多养活人口5亿,优质绿色粮食、肉奶、鱼类供应和国民健康就有了可靠保障;粉垄土地总量近30亿亩可多增贮天然降水3000亿立方米(以每亩100立方米计),能减轻旱、涝灾害,增加城乡用水需求量,促进江河水体自然性渔业。
作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的韦本辉发明的粉垄技术,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专家作为第三方的87次验收,平均增产率达37.5%。其中,湖南羊古坳镇粉垄第十年水稻亩产782.8公斤,比对照亩增141公斤、增幅22%;河南省兰考县范寨村粉垄第七年秋玉米耕作层30厘米、亩产779.4公斤,比对照(深翻)耕作层增厚11厘米、增厚57.9%和亩增114公斤、增幅17.1%;山东东营重度盐碱地粉垄小麦增产154.22%;新疆尉犁县重度盐碱地粉垄第五年棉花增产81.7%;广西宾阳粉垄“145”宿根第三年甘蔗,亩产达8~10吨,平均亩增2吨以上、增幅30%以上。
粉垄技术,是继人类创造石器、锄头、犁头、横轴旋耕等耕具从刀耕火种到人力、畜力、拖拉机翻耕“纵向”碎土浅耕型整地之后,创立的钻头耕刀“横向”切割碎土直接成为海绵农田(因土壤粉碎垄起而命名为“粉垄”)整地的“第五套”农耕模式;由于加深一倍,其耕作层土壤养分、水分、氧气和微生物等“四库”库容扩大一倍,土壤及其空域的天然降水、空气氧气、温度湿度、太阳光能等“五大自然资源”所产生的“物理肥力”,可替代部分化学品肥力而给作物自然增加产量。
粉垄技术的全面应用推广,关键是粉垄耕作机械。粉垄技术发明人韦本辉教授,16年来苦苦攻关,在发明系列“立式钻头”耕具配制一至四代粉垄耕作机基础上,新近他又自筹费用发明了超深耕深松型的“超耕机”。“超耕机”是农机装备上的重大颠覆与突破,耕具结构简单独特,耕作过土截面比拖拉机犁耙总和减少70%左右,130马力动力就可一次性耕作松土0.6平方米(130-160马力两台拖拉机犁、旋耕耕幅2.5米、耕深0.2米才0.5平方米),其能值可“一机顶三机”,即一台“超耕机”能完成传统拖拉机犁、耙(旋耕)需要两台方能完成的整地任务;耕作加深一倍以上、相当两台拖拉机耕作深度总和;一名机手耕作为拖拉机犁、耙两名机手作业量。且能在耕深0-30厘米和及深至60厘米之间调节,形成土层不乱的“三层土”结构,即上层为熟土、中层为犁底层、下层为犁底层及生土。“超耕机”可研制成系列“超耕机器人”,应用于稻田、旱地、盐碱地、果园地、宜耕草原等耕作,并可延伸水稻、小麦等直播、施肥、耕作机械化“三合-”种植,开创农机装备的新赛道。
粉垄技术,是一项农业物理增产技术,受到世人关注。被袁隆平、赵其国院士誉为“农耕革命”,农业部组织张洪程院士给予高度认可。
粉垄技术,广西农科院领导十分重视,前些年专文呈报广西领导机关,相关领导高度重视,分别专门到现场作调研考察。近几年,粉垄技术研发又接连获得突破,尤其是东营粉垄盐碱地,粉垄耕作机改进,广西甘蔗,青海、西藏和全国多地捷报频传,至今,粉垄农机和农艺技术已成熟。年届已七十仍在岗、工龄党龄均为51年的韦本辉,尚在为粉垄技术能尽早造福社会而奔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