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史海文化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穿越光影世界 感受法治温度

浙江省海宁市人大常委会 蔡慧杰

江苏省兴化市人大常委会 祝春晖

河北省遵化市人大常委会 叶剑伟

编者按: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龙年春节档期上映的法治题材电影《第二十条》,引发了全社会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广泛热议,在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也引起各界对公正司法的高度关注。“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是口号,“第二十条”已被唤醒,还要持续落到实处。本期特邀请三位人大工作者,畅谈他们对这一话题的所思所悟。

回应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法律的权威源自何处?这一深邃而振聋发聩的问题,在电影《第二十条》中得到了掷地有声的回答——它根植于人民群众内心深处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法律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何种角色?如何确保法律的立法过程更充分反映民意民愿,让良法善治的理念更加浸润人心?作为一名基层人大工作者,笔者认为,“第二十条”现象对我们下一步推进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对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人大的立法活动要主动契合民意。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中立法工作是人大的核心职能之一。在法律制定的过程中,人大应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而言,人大立法活动应当积极探索多元化公众参与机制,除了传统的意见征求方式,还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的优势,比如举办线上听证会、组织专家远程论证等。同时,还要善于依托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联络站等线下载体开展深入调研,推动立法调研组的专家学者们跟随人大代表的步伐走进基层、了解民情、调研民意,确保所立之法更加贴近民生,精准反映民众的真实需求与期待。

人大的监督工作要促进公平正义。从古至今,公平正义就是人民所求、民心所向。人代会每年定期听取法检两院工作报告,体现的就是人大依法履职,以人大监督助推公平正义的初心与担当。在工作监督方面,人大可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选取特定切口,听取和审议法院和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针对司法机关在案件侦查审判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要求改进和完善工作,提升司法效能。在制度建设方面,健全完善司法监督的相关制度和程序办法,比如建立案件评议机制、法官检察官履职评议制度等,实现常态化、规范化监督。有人说,公平和正义早就在民众的心中,它只需被激活,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人大立法、监督制度的不断完善,司法活动得到更全方位监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承诺终会实现。

人大应当坚持推动司法公开与透明。推动司法机关强化庭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等工作,使司法过程接受社会公众和舆论的有效监督,提高司法公信力。电影《第二十条》的原型,就有于欢辱母杀人案和于海明反杀案,其中于欢案正是在社会舆论的强大聚焦下,案件得以回归法律本源,实现了一次公平正义的重申,体现了舆论和司法的良性互动。步入新时代,人们对公平正义有了更现实更紧迫的需求,这推动着法治不断进步,针对社会关注的重大案件或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司法不公问题,人大还可以依法行使质询权、特定问题调查权,督促司法部门及时整改并跟踪落实,维护好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探索人大类案监督路径

春节档上映的影片《第二十条》,引发了公众对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司法是保障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深化司法体系改革背景下,如何激活“沉睡”条文,增强司法人员办案担当,彰显公平公正的司法理念,从地方人大司法监督的实践来看,需要思考和研究。

监督是保障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人大开展司法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法定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组织编写的《监督法辅导讲座》一书提出了类案监督的概念。书中认为,开展类案监督,有利于更好地处理人大常委会监督与保障两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关系。在实践中,如何有效开展类案监督,推进同案同判,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备案审查司法规范性文件。《江苏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将地方两院的司法规范性文件纳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范围,并对规范性文件报备细则、报备程序作了细化规定,为地方人大对司法规范性文件开展备案审查提供依据。同时,可要求法院、检察院对依法管辖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刑事、民商事案件向人大常委会备案,将监督触角延伸到具体司法过程,但不直接介入个案,保持人大依法监督和独立司法之间的关系。

精准选择类案监督主题。将类案监督工作与发展大局、实践需要和人民期盼结合起来,找准司法监督的“牛鼻子”。如何在具体工作中发现类案,可以依据监督法提出的确定专项工作报告议题的六条途径,即常委会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人大代表建议中集中反映的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常委会专工委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人民来信来访中反映的问题、社会普遍关注的其他问题。

不断丰富类案监督方式。类案监督一般以评查的方式进行,但与其他监督方法一样,其目的实现与效果的显现,需要多种实施手段与之配合。可与询问、专题调研、代表视察等方式结合,推动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督促侦查、起诉围绕审判进行,实现审判程序对审前程序的制约、庭审的实质化。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增强法官、检察官责任心,提升司法公信力,将司法体制改革落实到每一个具体案件中。

加强监督专业能力建设。坚持“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做”原则,聘请法学专家、专业律师、离退休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发挥专家熟悉法律业务的优势,通过抽取案件、阅卷评卷、问卷调查、网络交流等方式,对司法机关办结或生效的类型相同或相近的案件开展评查,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意见建议提出整改要求,以典型案件研究解决司法工作中的某类特定问题。

法律条文需要被唤醒,更要被激活。以类案监督推动类案同判,维护公众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满意。

厚植为民情怀 增强法治担当

电影《第二十条》用“小案例”讲出“大道理”,聚焦正当防卫这一热议话题,将抽象的法条化作百姓身边的故事,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作为人大工作者,更要始终树牢法治观念、厚植为民情怀、增强法治担当。

在学法信法中树牢法治观念。要有一颗“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公心,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公平正义原则,把“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装在脑里、放在心上,落实在工作上。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学习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到学思用相结合,知信行相统一。要心中高悬法律明镜,手中紧握法律戒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守法用法中提高履职本领。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人民满不满意、人民答不答应、人民赞不赞成始终是人大工作的最高标准。我们要站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深刻认识站稳人民立场的重大政治意义,自觉将人大工作的人民立场融入血液、植入灵魂、成为习惯。二是提高工作本领。俗语中老百姓“心中有杆秤”,公平正义就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的秤,随着群众的法律意识,公民意识不断增强,对人大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人大工作者要以人民群众切身感受为出发点,直面目前工作中的不足,积极采用各种新手段、新方式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公平正义的要求。三是注重一言一行。要对宪法和法律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把法治理念根植于心、熔铸于魂、落实于行,真正做到依法用权、理性用权、阳光用权。

在尊法敬法中厚植为民情怀。治国有常,立民为本。“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把民意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始终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群众的需求和冷暖挂在心上,把“为民解难、为党分忧”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一是聚焦群众幸福感为民发声。深入群众,倾听呼声,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体察民情、反映民意、汇聚民智,把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反映上来,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时时处处向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看齐,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要做到一切为了群众,更加体现民意,贴近民生、顺应民心。二是聚焦群众的安全感为民解忧。坚守为民服务宗旨,把服务群众、造福百姓作为立身之本、为政之要、处事之基,多提好的建议,多想好的办法,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当好人民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法者,治之端也。《第二十条》影片所引发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也让观众在心底产生了共鸣。“小案”不小,传递的是社会“正能量”,展现的是法治“大道理”。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