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 健 王一晴 姚 瑶
国家立法“直通车”开进广州南沙! 3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下称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广州市南沙区正式挂牌,这是广东省第二个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
在粤港澳大湾区增设“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广州市南沙区有何独特优势?立足“一国两制三法域”的湾区特色,基层立法联系点未来将开展哪些工作?有关专家表示,在广州市南沙区设立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有利于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基层意见直通最高立法机关,使港澳更好融入祖国发展大局。
让更多“大湾区人”参与国家立法
“如果国家立法是一棵‘大树’,各地基层立法联系点就像树的‘根须’。”广州市人大代表、广东国智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徐嵩说,它们扎根基层,收集群众的诉求、问题和建议,直接输送到“树冠”,确保立法过程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
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共45个,并带动省、市两级人大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6500多个。
如今,这棵“大树”在粤港澳大湾区持续生根。2023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增设了13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广州市南沙区人大常委会名列其中。
为什么是广州市南沙区?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在推进全面合作和融合发展中,大湾区有着强烈的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需求。
而位于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广州市南沙区,成为破题的关键之一。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支持广州市南沙区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今年3月,《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条例》正式施行,按“能放则放”原则赋予广州市南沙区相关省、市管理职权,以立法破除开放发展障碍。
“在此背景下,通过设立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来破解粤港、粤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所面临的各类法律问题,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伍劲松表示。
以“一点两办”吸纳基层声音
值得注意的是,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在深圳福田、珠海香洲设立办公室,未来将以“一点两办”合作共建模式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工作。
“在全国范围内,这样的形式并不多见。”广州市南沙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剑说,用合作共建的模式整合三地资源,能够吸引更多粤港澳居民群众参与国家的立法实践,共同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国家立法“直通车”。
以珠海市香洲区为例,作为内地唯一同时与香港、澳门路桥相连的区域,当地计划借助此次“一点两办”合作共建模式,打造具有珠海特色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品牌。“目前,有很多港澳居民在香洲居住,我们将在征集港珠澳关于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意见建议中,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反映大湾区基层群众对国家立法的意见建议。”珠海市香洲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静表示。
伍劲松认为,“合作共建”的模式也将帮助南沙吸收借鉴深圳、珠海两地的立法经验,挖掘广东在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强粤港澳深度合作面临的法律需求,推动国家立法工作更好听到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声音。
拓展“开门立法”的广度深度
自2023年12月获批国家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后,广州市南沙区人大常委会已开展了大量工作。
为扩大立法联系工作的覆盖面,广州市南沙区人大常委会以165个社区(村)为立法征询小网格,设信息联络员牵头,并以其下的1264名网格员为信息采集员,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意见采集网。同步建立以港澳企业、港澳学校、港澳协会、港澳热心人士等组成的港澳立法征询网络。此外,当地还借助“智慧人大”信息系统开展线上法律意见征询工作,推动立法意见网上收集,实现群众参与立法联系工作“零跑动”。
接下来,“原汁原味”的大湾区民声将如何直达最高立法机关?
赵剑表示,将不断拓展“开门立法”的广度、深度,让更多力量参与立法、普法和法律实施监督,同时加快完善立法联系点各项工作制度和机制,全面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征询“直通车”、服务群众“连心桥”作用。
在过往的实践中,徐嵩发现,与民生领域密切相关的立法比较容易得到群众的反馈意见,但是一些较为专业的领域效果相对较差。“这时候,建议寻求第三方专业团队的辅助,对群众反映的意见进行梳理和初步的合法性审查”。
广州市人大代表、南沙区南沙小学校长曾志伟表示,未来将组织学校师生、家长参加研讨会,积极参与教育相关立法问题的交流,提供有关教育政策、学校管理、师生权益等方面的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