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行政执法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如何实现“天朗气清”?山西推出行动方案

■ 见习记者 侯进林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3月21日,山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数据局局长闫中立在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放在工作全局中综合推动,全省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实现“六连降”,2023年,PM^2.5年均浓度降至37微克/立方米,创历史最好水平。

如何实现山西大气环境“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省政府出台的《山西省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是“十四五”后两年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实施方案的目标是什么?具体怎么办?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刘大山进行了深入解读。他介绍,实施方案总体要求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细颗粒物浓度为主线,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减排,强化重点区域联防联控,完善大气环境管理体系,突出源头治理,深入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实施方案的工作目标是在坚决完成国家下达山西省的环境空气质量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总量年度约束性指标的基础上,力争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提升前移。

实施方案统筹政策全方位发力,打出了政策“组合拳”,围绕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交通结构优化调整等10项重点任务,全方位开展空气质量净化保卫战。实施方案还体现出不同区域差异化管控要求,根据区域污染特点和空气质量改善需求,对汾河谷地、太原盆地等结构性污染较重、空气质量较差的区域提出更为严格的管控措施。

“省生态环境厅将充分发挥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定期调度评估,会同有关厅局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地见效,持续改善全省空气质量,进一步提升全省人民蓝天白云幸福感获得感。”刘大山说。

环境质量改善攻坚,离不开有关厅局的“步调一致”。如何统筹多部门共同实施,在各自领域精确发力。山西省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厅、工信厅、住建厅、交通运输厅、能源局等多个部门负责人“现场答题”。

生态环境部门提出,后续将围绕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考核督察、精准科学管控、强化联防联控等方面,加大重点市、县大气污染防治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在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的权重,发挥好考核“指挥棒”作用;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体系,扩大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覆盖面,全面提升污染精准溯源能力,快速消除污染高值热点;提升非现场监管能力,严厉打击违法排污;完善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机制,科学合理制定差异化管控措施。

“我们将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着力点,统筹推进经济平稳增长与环境持续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产业结构调整关乎行动方案的落实成效,山西省工信厅副厅长张晓蕾介绍,工信部门将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产业集群绿色发展等方面开展工作。

发展装配式建筑非常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能源、提升产业的装备水平,是建筑业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山西省住建部门将制订2025年行动计划,持续推动基础固链、技术补链,优化塑链、融合强链,力争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0%以上。

如何让行动方案得以推动,山西省交通厅也给出了“交通答案”。山西省交通厅副厅长许有志表示,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大力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散改集”,进一步提升铁路运输比例,加快交通物流网络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培育多式联运物流枢纽,提升多式联运一体化服务水平。同时,加快推进交通结构绿色转型,加大对公路沿线充电桩、加气站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推广新能源运输工具,发展绿色配送。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