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永辉 (黑龙江)
黑龙江省鹤岗市东山区人大常委会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和对黑龙江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上下功夫,立足人大职能,发挥人大优势,汇聚人大智慧,践行人大承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主动融入发展大局
东山区人大常委会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工作大局,精心设计,在全区迅速启动了“地方人大助力乡村振兴五个一”行动,即:听取一次专项报告、开展一次专题视察、组织一次理论研讨、举办一次业务培训、召开一次座谈会议。
东山区人大常委会深化拓展“地方人大助力乡村振兴”实际成效,在思路上再拓展、在重点上再聚焦、在内容上再深化、在方式上再创新,推动“地方人大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向纵深发展。召开“垦地合作”地方人大助力乡村振兴座谈交流会,搭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载体和履职平台。促进农村土地适度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推动东方红乡、新华镇分别与宝泉岭农场、新华农场对接。打造东方红乡合胜村垦地合作示范区,引领示范带动区域农业技术水平提档升级。
东山区人大常委会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粮食安全、现代农业技术支撑、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做好“土特产”文章等方面,把“地方人大助力乡村振兴五个一”行动纳入年度重点任务加强指导,高起点谋划、高规格组织、高效率推动,通过区乡人大两级联动、协调推进、同步开展,努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区贡献人大力量。
突出监督工作重点
东山区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听取专项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代表视察、工作评议等监督方式,把准工作重点和方向,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聚焦法律法规实施开展重点监督。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强区目标、农业农村现代化任务、乡村振兴重点,聚焦农作物种子、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等涉农法律法规执法检查3次、专题调研5次,听取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7项,以推动法律法规有效实施促进乡村振兴。
聚焦法定责任落实开展重点监督。听取和审议区政府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的报告,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对区农业农村局开展工作评议,对评议指出的问题跟进督促整改。围绕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助力乡村振兴——人大代表有话问”专题问政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聚焦产业振兴开展重点监督。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区人大常委会把产业振兴作为监督发力点,采取“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方式,听取审议区政府关于全区蔬菜产业、现代畜牧产业、中药材产业、农业特色产业、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等五个方面的工作汇报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对蔬菜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专题询问,梳理提出16个方面的审议意见,转交政府办理落实。
汇聚智慧形成合力
面对乡村振兴战略新形势,东山区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积极搭建载体平台,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激励和引导人大代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将人大代表锻造成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畅通代表履职平台。深化“双联系”工作、深化“一府一委两院”联系代表工作、深化“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及“东山智慧人大”平台建设工作,完善列席常委会会议代表座谈机制、代表参与调研视察机制、“一府一委两院”定期通报机制,常态化开展代表回选区、访群众、办实事履职月活动,进一步畅通代表联系渠道,持续扩大人大代表对常委会和“一府一委两院”工作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的“排头兵”和“领头雁”作用。
搭建代表小组平台。组织成立专业型、功能型代表小组。积极组建牛、果、菜、菌、药等专业型、功能型代表小组,坚持把代表作用发挥凝聚在产业链、服务链、监督链上,全力打造“代表小组在产业链构建、代表作用在产业链体现”这一特色品牌。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践中,东山区各级人大代表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市人大代表初冬梅通过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脱贫户”的三方产业联合体,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蔬菜订单种植、保价收购等服务,带动脱贫户约30人;区人大代表孙德有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带动1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户均增收1万余元。
实事求是建言献策
东山区人大常委会把调查研究作为人大重要的履职方式和监督手段,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乡村振兴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精度、广度和深度,切实推进调研成果转化运用。
耕地退化导致耕地质量下降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针对这一问题,东山区人大常委会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立足全区总体存在的土壤板结、抗旱排涝能力差、耕地土壤基础地力不断下降的实际,提出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加快灌区骨干工程维修养护、推进节水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健全节水投入保障机制、加大黑土地保护力度等意见建议,推动高标准农田项目落地建设,投入资金3800余万元用于158条浸蚀沟治理,珍稀的黑土地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还积极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牢牢抓住政策窗口期,力争逐步把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针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内存在的问题,东山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省市区乡四级人大代表围绕重点产业建设、产业链延伸等情况开展专题调研,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13条,转交办11条,监督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投入2300余万元,如期完成东兴村和永祥村高标准节能温室大棚、永利村晾晒场、合兴村和合胜村道路修复硬化、合兴村仓储库房和黑木耳大棚等20余个项目建设任务。针对乡村振兴资金管理使用、特色产业发展政策落实等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3个,梳理汇总调研建议16条,督促政府及职能部门研究办理,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作者系黑龙江省鹤岗市东山区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