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鼓励非诉讼方式化解纠纷
本报消息 《重庆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促进条例》近日经重庆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条例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条例规定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协调机制,牵头推动、统筹协调、督导考核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开发建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多跨协同数字化系统。
条例鼓励和倡导通过非诉讼的调解方式化解纠纷,推进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发挥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化解专业行业领域内矛盾纠纷的作用,创新促进各类调解组织在新形势下全面充分协调发展。
条例还明确,加强与毗邻地区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协作,推进生态环境、金融等领域跨区域执法、司法协作,探索建立跨区域联合调解组织。
安徽
禁止或限制引入外来物种
本报消息 近日,安徽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安徽省自然保护区条例》,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值得关注的是,条例禁止或者限制在自然保护区内引入外来物种,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等行为最高或处一万元罚款。在自然保护区组织参观、旅游、研学活动的,应当严格按照依法编制的方案进行。
条例明确,省人民政府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组织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和生物多样性调查,及时评估和预警生态风险,并定期发布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报告。
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工作的领导,承担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主体责任,将自然保护区发展和建设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四川
推动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发展
本报消息 《四川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近日经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24年6月1日起施行。
在规范各级各部门职能职责方面,条例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在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方面的职责,以及有关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参与的内容。
条例提出公共法律服务包括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和多元化专业化公共法律服务,明确了提供主体、服务内容及相关要求,方便群众便捷获得公共法律服务。
在规范公共法律服务监管方面,条例明确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考核评价内容,以及审计、监察等机关的监督职责,司法行政主管部门行政管理职能,行业协会自律管理责任,社会各界的监督、评价权利,构建起全方位监督管理体系,列明违法违规责任。
江西
立法保护“景德镇制”商标
本报消息 经江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景德镇制”陶瓷保护条例》将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景德镇陶瓷产业将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据了解,“景德镇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但该商标的金字招牌没有获得有效保护和管理,“景德镇制”被侵权、被伪造、被冒用现象严重,纠纷不断,维权难度大。
针对“景德镇制”陶瓷产品标准缺失问题,条例明确了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相关协会的标准设立义务,采用“地标”+“团标”的模式,对“景德镇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设立了标准门槛;针对商标管理混乱问题,条例规定了商标权利人对于商标授权使用的原则和路径,并要求商标权利人建立“景德镇制”陶瓷数字化管理系统和陶瓷专用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