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凯 (江苏)
2020年,已过而立之年的我转岗到江苏省宝应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开启“二度”立业的新旅程。期间,虽乏善可陈,却收获良多。
指引我翻篇归零再出发的应是绕不开的缘。搜寻记忆的时间硬盘,第一次接触“人大”应是在初高中的政治课本里,当时对“人大”是什么以及都做些什么还不完全了解,只是在学习中知道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等知识点。时隔20余年,如今的我已然加入了“人大”这个大家庭,于光彩熠熠的国徽下亲身体验民主的光辉,深切感受信仰的力量,与同事们一道为民主法治建设添智献力。兜兜转转的人生路上,总有一份恰到好处的遇见,于无声中沉淀为宝贵的财富,印证“当下即是最好安排”的美好!
学习是“热辣滚烫”启新程的基础。初到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时,我对人大工作的内容和对象、地位和作用、权力和责任,基本是模糊的。为尽快适应工作,我订阅《中国人大》《人民代表报》《人大研究》等专业报纸杂志,关注《群众》《江苏人大》《人民与权力》等微信公众号,认真研读每一篇文章,学习借鉴写作方法;专心学习政治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编摘整理读书笔记近20万字;主动请教单位的前辈,学习起草稿件、工作汇报、编发文件资料。在单位领导、同事的言传身教下,我的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实现了从不会写到写得出再到写得好的转变。所谓非学无以培智,细细品来,的确如此。
人大工作,绝不是传说中的那样悠闲。刚到人大那会儿,身边的朋友调侃我:“从此朝九晚五,一茶一报一下午!”但三年多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刻地感觉到,人大是一个激情澎湃、高速运转、严谨细致的工作部门。犹记得2020年召开县人代会的情景。那一年,因新冠疫情影响,一年一度的县人代会延迟到5月底召开。我于4月初报到上岗,正好赶上人大最忙的时节。虽然当时还是个十足的“门外汉”,但手里的工作还是把近60天的时间排得满满的。修改报告、校对文稿、对接事项、服务会议、撰写宣传稿件……我第一次以服务者的角色全程参与了人代会,感受了人大紧张有序的工作节奏,看到了同事们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折服于大家静心求证的工作毅力。那一段时间,四楼的办公室天天第一个开门,最后一个熄灯,研讨交流声、敲击键盘声、电话响铃声此起彼伏,汇成了一首悦耳和谐的乐曲,流淌在人大每个人的心里,激励大家乐此不疲地工作着,也默默地感染着我,让我不自觉地全身心投入新的岗位中。
基层人大工作,更多的是风轻云淡的平常,似乎每年都一样,但又实实在在不一样。变,是她最大的不变。三年间,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度在县级层面施行,员额法官、员额检察官履职评议在探索中完善,网上宝应人大履职服务平台建成使用,“家站码”“代表码”全面推广,人大专家智库成功组建……一项项创新工作定格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用独特的方式具体而细微地见证着宝应人大的每一点进步与发展。荣幸的是,我能参与其中,直面困惑和茫然,坚定初心不改,用心用情服务,果敢坚毅前行。
人生无处不精彩,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静好。今后,我将继续为新时代人大事业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不负这一场恰到好处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