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场为民履职的“双向奔赴”

——安庆市望江县积极探索“人大+检察”联动监督工作纪实

■ 本报记者 刘 佳

“古塔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让历史记忆又‘活’了过来。”4月24日,站在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褒隐寺塔前,这座千年古塔秀气典雅,与附近青山相映成趣。经过9年的波折,褒隐寺塔重现古韵之美,这一可喜的成果,离不开望江县人大常委会与县人民检察院的联动监督。

近年来,望江县人大常委会携手县人民检察院在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方面着力,积极探索“人大+检察”联动监督模式,在完善制度体系、畅通转化渠道、实现监督优势互补等方面凝聚工作合力,发挥出“1+1>2”的监督作用,进一步提升了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办理实效,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民声加速“变现”,实现双赢共赢。

出台文件

开启人大与检察的“双向奔赴”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2022年4月,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主题,精心组织开展“聚民意,惠民生”行动,要求全省各级人大代表每人每月就民生实事问题至少提出1条意见建议。截至2024年4月,望江县各级人大代表围绕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方面共提出代表建议21280件。

公益诉讼检察制度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护领域的原创性成果,是检察机关以法治方式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望江县人民检察院全面履行公益诉讼职责,公益诉讼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22年,该县检察院摸排公益诉讼线索180件,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08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案件78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30件。

“从工作调研来看,代表建议和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聚焦重点和反映事项有相同之处,两者可以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望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吴梅生对记者说。

2023年5月,望江县人大常委会结合工作实际专门出台《关于加强检察建议工作的决定》,从检察建议的制发原则和规范程序、被建议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人大监督和检察监督贯通联合、加强舆论宣传等方面对检察建议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提升“人大+检察”监督刚性提供制度保障。

2023年12月,望江县人大常委会和望江县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建立人大代表建议与公益诉讼检察建议衔接转化工作机制的意见,规范了代表建议和检察建议双向衔接转化的工作范围、办理流程,明确了衔接转化、督促落实和定期通报工作要求,为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的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提供制度支撑。

“围绕社会公共利益保护等共同目标,人大代表通过提供案件线索、参加公开审查听证等方式帮助推进检察监督,检察机关则通过筛选代表建议、开展公益调查、发出检察建议、提起公益诉讼等方式配合人大监督工作,通过协作配合,真正实现人大监督与检察监督的双向奔赴。”吴梅生说。

细化流程

让转化衔接更高效顺畅

两份文件出台后,望江县人大常委会与望江县人民检察院建立了常态化沟通联络、信息互通机制,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交流会商重点事项,讨论研究年度工作,推动“人大+检察”衔接更加顺畅。

据了解,为推动衔接转化工作落实落细,望江县人民检察院建立公益诉讼办案团队,明确专人加强与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沟通联络,坚持代表建议和问题线索“一月一梳理,一月一移送”,对可能涉及公益监督领域的代表建议统一登记、集中管理、分析研判,作为线索储备,推动代表建议“案件化”办理。在具体办案中,望江县人民检察院牢固树立“双向转化、跟踪落实、及时反馈、接受监督”的闭环思路。2023年,望江县人民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参加公开听证、开庭审理和案件“回头看”等公益诉讼办案活动100余人次。

(下转第二版)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