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情民意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媒体之声

无陪护病房 虽难必行

■ 维 辰

近期,福建、天津等地部分医院无陪护病房引发热议——无陪护病房,不是无人陪护,而是取消以往家属或自聘护工的陪护方式,患者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顾,由医护人员和经过培训的护理员共同承担。

在对专业护理要求高的科室等场景,给患者家属提供无陪护病房的选择是大势所趋。今时不同往日,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加之“421”家庭结构普遍存在,年轻夫妻可能要照顾4位老人,无陪护病房须尽快实现“突围”,解决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紧迫的护理难题。

但无陪护病房仍存在许多问题,护理员、护士人手不足如何解决;护理员的专业程度、责任心如何;出现医疗纠纷如何解决;医院如何保证护理质量……人、财、制度方面的支撑和保障跟上来,才能让无陪护病房减轻更多患者家庭负担。 (据《南方日报》)

推动“无陪护病房”规范发展

■ 唐 伟

无陪护病房,即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全部由经过规范化培训的护理员承担,不需患者家属吃、住在患者身边。不难看出,无陪护病房并不是没有陪护,而是改变传统由家人陪护照顾患者的做法,改成由专业的护理员进行陪护,达到由专业人做专业事的效果。

实施此项制度具有多重好处,一是减轻了患者家属的负担。二是极大地节约了医疗资源。三是提高护理的专业化水平。护理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务,“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规范化的护理有助于患者康复。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无陪护病房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陪护任务主要由第三方公司的护工承担,护理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其业务能力的高低,以及职业态度等。无陪护收费标准以及如何减轻患者负担,是采取患者自费还是分级负担的原则,都是“无陪护病房”实施过程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由此也提示相关部门和医疗机构,在实施无陪护病房尤应注重多方互动,形成整体合力,比如,建立医疗护理员的行业标准与准入门槛,进一步完善考核评比办法;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选择,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护士与护工之间要明确分工并有机衔接,提高护士与护工的配合度,提升服务质量等,最终让无陪护病房在规范化建设中造福更多人。(据光明网)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