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情民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媒体之声

高温来势汹汹 管理服务要跟上节奏

■ 王 志

近日,全国多地气温已连续突破40℃,“炎值”爆表。高温来势汹汹,不仅威胁民众健康和生命,对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电力供应等经济社会正常运行都造成巨大挑战。

近年来,几乎每个年份都成为“史上最热”。气象专家表示,极端高温等现象出现频率加快、周期日益缩短。气候形势变化快,相关管理服务机制也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动。

比如,针对外卖小哥、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等这些不得不在高温下工作的群体,是不是能尽早提供相关保障。北京市日前就要求,最高气温达40℃以上须停止室外露天作业,气温在37℃~40℃之间,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等。

高温凶猛,对全社会都是一次严肃大“烤”。无论是预警信息发布,超负荷用电、用水等突发情况应对,还是医疗、环卫等系统的服务保障,公共场所的纳凉设置等,都需要尽早规划,做好预案。

极端气候增多,形势变化加快,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体系要“跟上节奏”。以底线思维应对极端天气,把预案做得更充足,把困难和影响考虑得更周全,把措施安排得更细致。如此,才能提升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减少高温干旱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据新华网)

因救人迟到被罚 规则之上还应有人情

■ 林 珊

近日,一则校方的通报引发公众哗然。事情的经过十分简单:南方医科大学儿科教师俞莉因分管的患儿病情危重,遂在授课前查看患儿情况并进行紧急处理,最终导致上课迟到29分钟。但校方却将此事件定为教学差错,扣发俞莉老师5月奖金2000元,在全院范围内通报批评,取消俞莉老师本年度考评评优评先资格。

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尽职尽责的教师更是全体师生身边的榜样,难道紧急关头,患儿的生命没有一堂课重要?更不必说,俞莉老师以实际行动,为学生们诠释了“救死扶伤”“生命至上”的含义与分量。

归根到底,这件事涉及的是规则与通融的问题。对于在病重患者与教学任务中艰难抉择的教师,规则本应成为她的安慰与底气,而不是压垮她的冰冷巨石。规则当符合人们的常情常感,追求共性的良善,唯有如此,规则才能得到普遍的遵守。

用良知驾驭我们之所学,而不因所学蒙蔽良知。妥善处理类似事件,校方不妨将心比心,倘若立场调转,躺在病房的是自己的孩子,他们是希望教师优先教学,还是优先抢救呢?当下正值招生季,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之外,管理者的人文素养与价值理念,恰恰是最好的招生广告。

(据南方网)

不以学历论英雄 愿更多的“姜萍”散发光彩

■ 土土绒

近日,江苏17岁的中专生姜萍引发关注。在6月13日公布的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名单中,她以第十二名的成绩晋级。进入决赛的前20名选手中,除了姜萍,其他选手均来自北大、清华、麻省理工等知名高校。

姜萍的光芒被人看见,有其幸运之处。首先是她遇到了一位数学老师,他发现了姜萍的数学特长,带领她进入高等数学的天地。因为他的鼓励,一度觉得自己“不配”的姜萍才下决心参赛,也才有了今天的一鸣惊人。

现在,许多热心网友呼吁清华、北大等名校破格录取姜萍。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人才的爱惜。但另一方面也暗示着一个尴尬的事实:即使是像姜萍这样有才华的年轻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学历,也很容易被埋没。

姜萍是幸运的,但是,还有更多有潜力的年轻人,他们或许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秀学生”,但也有着各自的闪光点,渴望自己能在某个领域一展所长。

期待社会消除学历歧视,减少“名校滤镜”,以更开放的心态给年轻人以更多元化、更个性化的机会。不拘一格育人才,不以学历论英雄,只凭能力较短长,那么,更多的“千里马”必将踊跃奔腾,大放光彩。(据光明网)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