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代表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

创新“代表联络站+”模式 赋能代表高效履职

义安区钟鸣镇人大代表在“百姓评理说事点”调解百姓纠纷

义安区西联镇“农家庭院夜话”场景

铜陵市、义安区两级人大代表在老洲乡蔬菜大棚协调解决问题

铜陵市人大代表在义安区五松镇基层立法联系点听取群众意见建议

▲义安区人民检察院在顺安镇代表联络站举行公开听证会

▶义安区人大代表在湖畔人家小区走访群众

■ 本报通讯员 王先锋

依法化解百姓烦心事

代表联络站+百姓评理说事点

定举措

2023年2月,义安区钟鸣镇创建“百姓评理说事点”平台,组建了包括人大代表、普法志愿者、法律顾问等20余人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定期到“百姓评理说事点”,普及法律知识,解答法律咨询,化解疑难纠纷,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解决遇到的闹心事烦心事操心事。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钟鸣镇人大成立“百姓评理说事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具体工作。镇人大主席担任组长,副主席担任副组长兼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每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听取“百姓评理说事点”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完善镇人大负责人联系“百姓评理说事点”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督导。建立《钟鸣镇百姓评理说事点制度导则》等12项规章制度,保障此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通过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标语、流动宣传车广播,以及各类报刊和网络平台,扩大宣传,让“百姓评理说事点”家喻户晓。截至目前,在钟鸣镇的各级人大代表依托“百姓评理说事点”,共开展法律咨询150余场、法治宣传201场、纠纷调解222余次,收集意见建议2210余条,助推解决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和急难愁盼问题291件。

看实效

2024年年初,钟鸣镇牡东村的王大娘和其三个子女,因赡养照料问题来到钟鸣镇“百姓评理说事点”寻求调解。钟鸣镇人大代表胡翠英积极发挥代表作用,热情接待了他们。接待中,胡翠英并没有急于评理说事,而是让双方当事人充分发完牢骚后,她才从亲情的角度出发,苦口婆心地劝说他们:“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百善孝为先。子女赡养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和责任。一家人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胡翠英耐心细致地安抚双方情绪,并从情、理、法角度,向当事人讲明赡养老人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以及不履行义务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当时,调解取得初步成效。后来,胡翠英趁热打铁,多次上门调解。功夫不负有心人。老人的三个子女完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表示以后会履行赡养母亲的义务,并对老人的饮食起居等事宜达成了约定。最终,这场因赡养引发的家庭纠纷通过人大代表的作用发挥得以顺利化解。

今年清明节前夕,钟鸣镇牡东村牧大爷和曹师傅,因山场林地纠纷,两人来到钟鸣镇“百姓评理说事点”寻求调解。钟鸣镇人大代表牧启民热情接待了他们,并苦口婆心地劝解:“你们两家是同一个村民组的,乡里乡亲的,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退一步海阔天空,都退让一步,既不伤和气,又能解决问题……”牧启民耐心细致地讲法律、讲政策、讲人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调解,牧大爷与曹师傅握手言和。“谢谢牧代表的调解!我们的心结打开了,气顺了,心里舒服了。今后我们两家会和睦相处的……”牧大爷乐呵呵地说。

从家常话中汲取民意

代表联络站+农家庭院夜话

定举措

“主要是考虑大多数村民白天在外务工务农,很少有时间能聚在一起,为此,2022年6月,我们创新搭建了‘农家庭院夜话’平台,有了这个好平台,村民们就能常相聚拉家常话发展。”西联镇人大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农家庭院夜话”平台,在西联镇的区、镇两级人大代表与村民们面对面交流,听民声,聚民意。为保障农家庭院夜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西联镇建立《西联镇“农家庭院夜话”实施方案》《“农家庭院夜话”操作流程》等8项制度,明确举办“农家庭院夜话”的时间、参加人员、主题、内容、方法步骤、意见建议处置、结果反馈等,使之有章可循。

看实效

“村部边上有条水泥路,旁边的杂草太茂盛了,很多都长到了路面上,影响我们正常的出行,建议村里清理一下。”“我们老年人的文化水平不是太高,村图书室里的很多书籍我们都看不懂,建议村里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让年轻人带着我们学。”……2023年10月27日晚,在西联镇钟仓村一位汪姓村民家的庭院中,一场别开生面的“农家庭院夜话”进行着。3名义安区人大代表、西联镇人大代表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话发展。现场既没有音响话筒,也没有书籍材料,有的只是几条板凳和几杯茶水。大家围绕“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文明创建、长江十年禁渔、生活垃圾分类”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你一言,我一语,越聊越热闹,越聊越融洽。西联镇人大主席钱平说:“很多时候,群众对政策的不理解,是因为我们的宣传方式还不够接地气。通过‘农家庭院夜话’这种零距离非正式的聊天方式,群众能感受到平等和参与感,大家不再拘束,能把心里想的都说出来,我们也能以此为契机,向群众宣传一些最新政策。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作为政府部门,能立即解决的立即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镇村干部会逐条梳理研究,创造条件尽快解决。这种双向的沟通,有利于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当晚的农家庭院夜话,收集村民意见建议11条,其中6条被西联镇政府采纳。

像这样的“农家庭院夜话”,如今在西联镇已成常态,并已深入人心。据统计,自2022年6月以来,西联镇“农家庭院夜话”已举办30余场次。

发现问题更及时

代表联络站+田间地头流动联络站

定举措

2022年年初,顺安镇创建“田间地头流动联络站”。两个以上不同层级的人大代表交叉组成一个流动联络站,自行安排日期,深入田间地头,倾听民声,积极为民代言,助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和急难愁盼问题。“这样流动的代表联络站,形式生动鲜活,比固定的代表联络站更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顺安镇人大有关负责人表示,在走访中,代表们细心聆听、耐心问询,并认真记录选民反映的意见建议。有的现场解释或答复。对于选民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及时转交相关部门办理。对收集到的各类民情民意,实行跟踪督办制度,并将意见建议办理情况向代表和选民反馈,让代表的呼声有着落,让选民的诉求有回应。

看实效

2023年2月,义安区、顺安镇两级人大代表仇进、周丽美在盛瑶村田间地头走访时,有群众向他们反映:“由于自来水管道年久生锈等原因,居住在地势较高村民家中的自来水要么不能饮用,要么不进水,饮水十分不便,我们强烈要求解决……”随后,两位代表深入实地开展调研,并形成《关于要求尽快解决盛瑶村群众饮用水困难问题的建议》,提交当地人大转有关部门。而后,这两位代表四处奔走,多方呼吁,经过区、镇多方协调和共同努力,筹措资金400余万元,改造自来水管网,最终困扰500多户村民的饮用水问题得以彻底解决,村民们拍手称快。“现在,我们也和城里人一样,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这多亏了人大代表提的建议啊!自来水甜了我们老百姓的心……”2023年7月初,顺安镇盛瑶村的盛大妈家中终于通自来水了,这让她无比喜悦。

2022年1月,老洲乡创新“1+5+N工程”,即在1个代表联络站+5个代表小组的基础上,设立N个人大代表流动联络点。2023年4月,该乡人大将尚诚蔬菜基地改造成“代表流动联络点”。4月16日,该乡人大在这个点开展“蔬菜产业听民意、建言献策促发展”代表接访日主题活动,邀请身为铜陵市委政法委、义安区人大常委会、区检察院领导的市区两级人大代表,与种植大户深入交流,并邀请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参与活动,使答复民意更具针对性和高效率。当天,5名蔬菜种植大户向市区两级人大代表反映,老洲乡拥有133公顷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是铜陵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较大规模的蔬菜基地有光辉蔬菜专业合作社等。由于老洲地理位置特殊,进出需要轮渡,但蔬菜种植大户未享受免费过江通道待遇,造成交通不便。为此,蔬菜种植大户们希望为他们开通蔬菜运输绿色通道。经过接访代表的多次协调,市区开通了蔬菜运输绿色通道,大大方便了蔬菜种植户。

据统计,2022年以来,“田间地头流动联络点”已收集各类意见建议300余条,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92件。

厚植立法的民意土壤

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

定举措

2022年9月以来,五松镇扎实做好“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文章,大力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人大代表联络站点融合建设,实行“一个场所、两块牌子、两种职能”,实现场地融合、人员融合、功能融合,充分发挥吸纳民意、汇集民智作用。

五松镇将基层立法联系点与各类民意表达平台相融合,大力提升立法意见征询的广泛性、全面性。充分整合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与人大代表“站点”履职平台资源,充分发挥五松镇代表联络站和4个代表联系点深入群众的载体作用,筑牢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在着力提升人大代表为民服务的履职能力和水平的基础上,把立法意见征询工作纳入其中,全方位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新渠道新途径。在五松镇为民服务中心、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场所,设立立法意见征集信箱和征询意见二维码,形成多渠道立体式的立法联系信息网络。2022年9月,五松镇惠泉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点,被正式确定为基层立法联系点。五松镇人大组织在该镇的区、镇两级代表在该点定期或不定期接待群众,倾听基层民声,汇聚立法民意。该点成立以社区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副书记、社区法律顾问为副组长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小组。精心挑选本社区群众、专业人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司法工作者等各类人力资源,组建了一支20人的信息员队伍,同时,积极借助市人大50人专家咨询团队提供支持,形成了稳定的立法需求和意见建议的来源。另外,依托以社区网格员为主、楼栋长为辅助、志愿者为补充的网格管理责任体系,建立基层立法管理网格。代表们在接待和走访选民期间开展立法意见建议征集,并积极开展调研,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厚植立法的民意土壤。

看实效

义安区、五松镇两级人大代表章贤胜,在接到参加《铜陵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的通知后,他带领一个小组,几乎走遍全镇所有村、社区和居民小区,征求了300多条意见。华芳国际小区居民向章贤胜反映:“我们小区有好几只流浪狗,不少居民,特别是小孩子很害怕,存在安全隐患,政府要采取措施……”“群众利益无小事。你们反映的问题,我会尽快向上反映,争取早日解决……”章贤胜如是说。当晚,他撰写了《关于切实加强全区养犬管理的意见》,意见中提出了加强流浪狗管理的具体对策。在次日召开的《铜陵市养犬管理条例(草案)》征询意见座谈会上,章贤胜提出了上述意见,后被吸纳。同时,义安区人大将此意见交区城管、公安等部门办理,并跟踪督办。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华芳国际小区几只流浪狗捕获后,运送至流浪狗救助站,受到居民们称赞。

2024年5月20日,区、镇两级人大代表许玲接到五松镇惠泉社区立法联系点的通知,要求她参加5月24日召开的《铜陵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修改稿)》征求意见座谈会。接到通知后,许玲便走街串巷,开展深入调研。不少居民向她反映:“目前,城乡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特别是对餐厨垃圾分类接受程度不高,餐厨垃圾分类收集点和投放点安排不尽合理……”对此,许玲回应:“你们反映的问题,我会积极向上反映,力促尽早解决,让大家满意!”

许玲在调研的基础上,在5月24日召开的《铜陵市餐厨垃圾管理条例(修改稿)》征求意见座谈会上,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区餐厨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意见》,呼吁要多措并举,确保餐厨垃圾分类工作持久开展。五松镇惠泉社区立法联系点将许玲提出的意见,连同其他3条意见,上报市人大,并被采纳。同时,区人大将此意见交区政府办理。区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10多项政策措施,强力推进全区生活垃圾(含餐厨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目前,义安全区基本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义安也蝉联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目标考核“四连冠”。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