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殷思萌
人大代表走进“村民议事亭”,零距离听民声解民忧;代表接待选民日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让民意“落地有声”;基层民主活动汇集群众智慧和力量,共破基层治理难题……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履职活动,是激发人大代表履职活力的有益探索,也是江西省南昌市人大常委会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讲好民主故事,是时代的呼唤,更是群众的意愿。今年,围绕市委工作要求,南昌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巩固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室)建设成果,深化、拓展、延伸工作领域与内容,着力打造具有南昌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如今,南昌市256家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室)不断升级,履职“小阵地”正释放源源不断的民主“大能量”。
民主生活新空间——
拓展联系群众渠道,促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南昌市青云谱城区中心位置交通便利,人员密集,该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就坐落于此。
走进实践基地,“人民选我当代表 我当代表为人民”一行大字映入眼帘,室内独立分区,配有全过程人民民主宣教中心、代表选民活动中心、代表履职服务中心,同步设置了“家站室点”(人大代表之家、基层立法联系工作站、专业代表工作室、预算工委基层联系点)四大功能。
“小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桌椅坏了”“老旧楼房顶层漏雨比较严重”……翻开桌上摆放的《人大代表收集群众反映意见登记簿》,上面清晰地记录着接访的代表、上访的群众以及反映的事项。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基本信息和接待群众专用二维码、每月接待日信息、工作制度和代表履职等情况都一一公示公开,便于群众联系、了解。
“按照‘就近就地、方便联系’的原则,我们将全区各级人大代表编入代表联络工作站,每月固定时间组织代表进站履职。”青云谱区人大常委会选任联工委副主任方丹介绍,为更好地发挥代表作用,该区还以“民情家访”为抓手,组织人大代表采取入户走访、上门接待选民的形式,收集社情民意,实现人大代表日常履职全覆盖。
畅通“双联”渠道、发挥纽带作用,青云谱区有效发挥人大代表活动阵地作用的探索并非个例。
近年来,南昌市各级人大不断加强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持续畅通民意表达渠道,通过“线上+线下”“固定+流动”“代表进网格”等方式,使代表联系群众更方便、群众找到代表更快捷,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代表就在身边、民主就在眼前。
立法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让人民群众通过基层实践基地全过程、“沉浸式”参与立法工作,使立法过程成为实现和体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人民民主的典范。
在红谷滩区卫东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依托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建设。在《南昌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征询立法意见时,居民张女士表达了自己的建议及担忧,联系点的工作人员把她的意见建议翻译成“法言法语”,经汇总后送达立法机关。条例经省人大常委会表决批准后施行,张女士的建议被采纳。
这是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需于民、问策于民的生动体现。在打造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的过程中,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与基层立法联系点深度融合、标准化建设,走出了一条“点多面广、资源共享、全面互动、有序高效”的民主立法之路。
基层治理共同体——
创新群众参与形式,汇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
“街道议事代表会的主要任务:听取街道办事处对本辖区内经济社会发展、财政收支、重点项目及执行情况的通报,并进行讨论,提出意见建议……”走进西湖区南浦街道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站,墙上的《南浦街道议事代表会议事规则》赫然醒目。
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及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南昌市有一部分镇撤镇设立街道,新设的街道办事处存在人大监督、议事力量薄弱等问题。如此情况下,群众参政、民意表达渠道如何畅通?
为破解这一难题,南昌市在部分街道试点建立街道议事代表会议制度,进一步保障群众对基层政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创新街道居民群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形式,更好体现和反映人民意志和愿望。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