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 赟 李 翔 钱一彬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推出许多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强。
“刚工作的时候为了补办身份证,千里迢迢跑了趟老家洛阳。”今年4月,家住广东广州的张女士给儿子入学办户口,再也不用跑回老家折腾了。“以前要开准迁证、要办迁移证,现在用‘跨省通办’替代了这‘证’那‘证’,省时又省心。”越来越多“网办”事项在指尖解决,让人们尝到了甜头。
打破壁垒,户籍制度改革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完善服务,适老化改造等暖心养老举措不断推出;切实减负,个人所得税改革惠及2.5亿人……一系列既有针对性又有含金量的改革举措,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
高额药费曾经使福建省三明市民高万勇感到沮丧。“几年前,光是一片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的开销就是全家一天的菜钱,如今一天用药仅需花费1毛多。”通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药价大幅下降,患者负担显著减轻。
要让老百姓用上更多平价药!截至今年5月,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已开展9批,纳入374种药品,其中大部分为常见病慢性病用药。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赫然在列。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广西凭祥市友谊关口岸,满载着进口水果的车辆汇成车流,正在快速有序通关。
“做水果生意最怕‘堵’。天越热,水果越等不得。”当地水果商叶宏翔回忆,过去货物通关要清关交税,还要跑银行、海关,填一大沓单子,“有次整柜榴莲开裂了1/3,足足损失了几十万元”。2019年,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崇左片区设立,通关“堵”点越来越少,“现在智能通关‘刷脸’通过,环节进度还能通过手机实时掌握。”
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梁河水库是江苏最大的人工水库。这里水面碧波荡漾,远处白鹭掠过。
2021年,孙尽阔担任石梁河镇级河长后第一次巡河,眼前所见却是另一番景象——水面泛着柴油花,水里长满了水华。村民在库区投下密密麻麻的网箱,饵料令水质进一步恶化。
清网箱、捞垃圾、查污水,下河治水、上岸治绿,各级河湖长守护碧水清流。孙尽阔说:“石梁河昔日盛产的银鱼又回来了,乡亲们的幸福河又回来了。”
“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
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解决民生领域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零敲碎打调整、碎片化修补难以长久奏效,任何一项改革只有转化为施之长远的制度,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可持续。
“我和爱人小汪,都是90后‘新重庆人’。求学、工作、成家,盼的就是能在这座大城市扎根。”家住重庆市沙坪坝区的唐沁拿着钥匙,高兴地打开家门。
2023年初,在沙坪坝区小龙坎街道的公租房申请点提交了资料,今年春节后,一家人就欢欢喜喜地搬进了公租房小区。“最令我满意的是,公租房不仅租金便宜,配套建设的小学就在小区附近,送女儿上学,走路只要几分钟。”
一把房门钥匙,打开的是“住有所居”的梦想。近年来,我国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成为像唐沁这样的“新市民”满足住房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稳就业、增收入,补短板、促公平,兜底线、织密网……一项项民生制度托举起稳稳的幸福,有力保障人民参与改革发展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新征程上,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改革开放历史经验运用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就一定能够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把改革推向前进。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