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空调费之争 平台应主动担当
■ 龙敏飞
夏日炎炎、高温难耐,打上网约车,结果被“拒开空调”,一路热气冲天,体验感极差,这难免让人上火。缘于此,网络上关于“空调费”的吐槽,可谓数不胜数。
网约车也好,出租车也罢,为何会在高温的夏日拒开空调呢?一方面,是开空调的成本较高,不少司机透露,开空调每天至少增加20元的油钱,一个月要600元,这是实打实的经济支出;另一方面,则是一些平台为了抢生意,以特惠快车、一口价等活动吸引用户,这些活动进一步压缩了司机们的利润空间,司机们为了赚钱,也只能无奈“硬抗”高温。
网约车不开空调,无论是乘客还是司机,其实都是输家。为了给乘客更好的体验,平台应主动担当作为。一则,面对高温天气,平台应有必要的格局与眼光,要通过降低抽成比例等方式,让网约车司机愿意开空调,让乘客有更好的体验感;二则,对监管部门来说,也应积极落实高温补贴一事,让网约车司机能像其他传统行业一样享受到这一福利。唯有多措并举,才能更好地呵护好司机的权益,继而维护好乘客的权益。
(据《扬子晚报》)
如此“风采展示”累坏基层
■ 田闻之
日前,某省通报,2023年该省一单位开展节庆表彰活动13场,且要求相关部门单位拍摄制作各类风采展示视频。据悉,这些视频并非“随手拍”,而需精心策划、撰写脚本、出镜拍摄、后期制作等诸多环节。如此耗时耗力,基层不得不加班加点才能完成。
单位组织表彰活动、生动展示基层风采,按说本是好事。随着短视频传播风生水起,在表彰活动中引入更加丰富的宣传形式和技术支持,也不失为一种探索。问题在于,“不管大事小情,动不动就要视频”,那基层可就吃不消了。看似新形式,实则老问题。说到底,无视基层实际,不顾真实效果,纯粹为拍而拍,已经走向了形式主义。纵观那些招致吐槽的视频展示,看起来像模像样,但内里实在很“虚”,既对实际工作无帮助,对士气干劲无鼓励,还徒增基层负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本就繁杂,如若一会儿撰写脚本,一会儿剪辑视频,只会喧宾夺主、顾此失彼,搞得人仰马翻,还影响了本职工作。
谁都讨厌形式主义,但让形式主义离场并不容易。一方面健全监督机制,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强化“实干”导向;另一方面加大整治力度,细化负面清单,增加搞形式主义的风险和成本。如此,才能不断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据《北京日报》)
莫让保鲜费变成“套娃收费”
■ 谭 敏
仲夏时节,水果等生鲜快递运输服务需求大增。与此同时,一场关于快递保鲜服务费的争议也悄然升温。
所谓快递保鲜费并非包装、冷运等费用,而是指通过张贴专有标识,提供优先中转、优先派送和个性化理赔等服务。因此,虽然有消费者认为,如果优先派送,适当收费可以理解,但也有人质疑,快递费已经包含了运输成本,再收保鲜费属于重复收费。
其实分歧的点就在于这项服务到底是增值服务,还是基础服务。对于生鲜来说,提供优先派送、保证货品新鲜度,是安全送达的基本要求,还是增值服务?不同的消费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而且,是否真正优先中转和派送,也根本说不清、看不见。这就有点像视频平台的“套娃收费”,收费模式、会员体系越来越复杂,让人眼花缭乱、云里雾里,看似在做服务的加法,但实质都是引诱消费者掏钱的套路。
随着中国消费市场不断升级,生鲜配送的需求逐步扩大。2024年上半年,冷链物流总额为3.1万亿元。上万亿的市场,也让生鲜寄递成为各物流企业竞争的重要领域。生鲜的物流成本高一点可以理解,但要收得明明白白,价格也要与高品质的服务相匹配,保鲜费千万别成了说不清的“套娃收费”。毕竟,只有高品质的服务,才能促进行业良性健康发展。
(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