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做牧民心声的倾听者

——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代表胡兰别克·乌斯曼

胡兰别克·乌斯曼(右)深入牧民家中就改善牧民出行条件收集社情民意。

■ 本报通讯员 唐冰冰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一位深受牧民爱戴的人大代表——胡兰别克·乌斯曼。他不仅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更是玛纳斯县塔西河乡黄台子村村民的“守护者”。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胡兰别克·乌斯曼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倾听民声、反映民意,用心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1983年出生的胡兰别克·乌斯曼,自幼生长在新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对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对牧民的生活有着切身的感受。“作为人大代表,必须始终把倾听民声放在首位。”因此,胡兰别克·乌斯曼经常深入基层走进牧民的帐篷,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通过这种直接而深入的方式,胡兰别克·乌斯曼不仅拉近了与牧民的距离,也为准确反映民意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始终将反映群众心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作为履职的目标。”胡兰别克·乌斯曼深知,牧区的发展离不开全体牧民的共同努力和智慧。因此,他积极推动代表小组开展各种调研活动,深入了解牧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集思广益,为牧区发展建言献策。

黄台子村的道路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再加上夜晚没有路灯,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生产与生活。胡兰别克·乌斯曼深刻认识到改善出行条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他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在充分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连续两年提出《关于改善黄台子村基础设施的建议》,争取上级部门政策和资金支持。经过紧张有序的施工,黄台子村的道路硬化工程圆满完成。现在,14.2千米的路面平坦宽阔,穿村而过,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每当夜幕降临,220余盏路灯悄然亮起,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夜晚出行的安全问题,孩子们放学后也可以放心地在村间小路上嬉戏玩耍。“现在出行很方便,夜间出行也安全了,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这些变化不仅让村民们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实惠和便利,也激发了他们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情和信心。在胡兰别克·乌斯曼的努力下,黄台子村等多个牧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牧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作为代表小组负责人,胡兰别克·乌斯曼带头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他和代表们积极开展“七带头”“十个一”等活动,组织代表们累计走访选区50余次,接待选民900人次,开展宣讲1500余人次。每当牧民有困难和诉求时,他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为他们发声,并积极向相关部门反映牧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督促其落实解决。

在胡兰别克·乌斯曼的带领下,黄台子村“代表之家”在2023年被昌吉州人大常委会评为“州级优秀人大代表之家”。胡兰别克·乌斯曼并没有停下脚步,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还远未结束,并将继续保持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人大代表的责任和担当,为牧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