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守紧百姓“钱袋子” 架起百姓“连心桥”

——沛县人大常委会加强镇级国有和集体资产监督综述

■ 本报通讯员 黄 浩

“我在这里住,各方面都比较舒服。你看我们家里儿女不在身边,你就是请个保姆也没有那么好……”一边沐浴着冬日的暖阳,一边享受着贴心的照料,91岁高龄的刘奶奶幸福感溢于言表。这是江苏省沛县鹿楼镇人大推动政府盘活资产建设鸳楼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心赢得百姓口碑的一个近景。

近年来,为打通镇级国有和集体资产监督的“最后一公里”,沛县人大常委会准确把握监督职责定位,按照“机制运行、稳步推进、全面提升”的总体思路,探索形成“345工作法”,在全县建立镇政府向镇人大报告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制度,守紧百姓“钱袋子”,架起百姓“连心桥”,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同题共答 统领监督全过程

“345工作法”中,“3”是指坚持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主导三者有机统一,三方协同、靶向发力,统领镇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全过程。

近年来,沛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镇级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在第一时间传达贯彻全省人大监督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现场会精神的基础上,组建专班赴丹阳市等试点地区考察交流,学习先进经验。

同时,推动党委、人大、政府同题共答。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出台《关于建立镇人民政府向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国有(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县人大制定《关于进一步落实镇国有和集体资产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确保监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县政府紧密压实主体责任,健全相关管理办法,并举办专题培训,系统强化业务指导,推动各板块完善系列规章制度。目前,全县13个镇级政府向本级人代会报告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制度陆续建立,4个街道办事处向街道议政代表会报告情况工作相继展开。

靶向发力 民生福祉全聚焦

“345工作法”中,“4”是指聚焦镇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镇企业国有资产、镇国有自然资源资产、镇集体资产这四个类别监督重点,实现报告全口径全覆盖。

国有和集体资产承载着民生福祉与发展希望。为让沉寂资源“热”起来、沉睡资产“活”起来、沉淀资金“用”起来,全县各镇人大激发代表活力,推动政府厘清“家底”、分类施策,使昔日闲置资产焕发生机,催生了一批企业类、教育布局调整产生类、土地类、撤乡并镇类、公益性闲置类资产盘活典型案例,更多的人民“家产”持续被盘活用好。

“以前这里是个滤膜厂,没多久就关停了,厂房一直空着,后来成了环保材料厂。我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既能挣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正在车间忙碌的职工周春侠说。

周春侠所说的滤膜厂是一家从事滤膜生产的民营企业,厂房为安国镇政府所建,由企业租赁使用。2021年10月滤膜厂关停后,此处厂房一直处于闲置状态。镇人大开展视察监督,促使镇政府扩大招商引资,引进江苏蔚蓝环保材料生产项目,于今年3月建成投产,盘活了闲置一年半的厂房。

坐落于鹿楼镇的鸳楼卫生院在2000年撤乡并镇后,部分房屋闲置低效。在人大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镇政府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拆除院内原有老旧防保楼等设施,投入3200万元建成鸳楼医养结合综合楼。

“通过人大助推、挖潜盘活,目前,养老服务中心扩建规模达到6200平方米,新增床位200张,入住社会老人81人,主要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医疗保健、生活护理、饮食供应、文化娱乐等多样化服务保障,让他们在这里安享晚年。”鹿楼镇人大主席梁振介绍说。

在人大的监督推动下,沛县境内一幢幢房屋、一座座工厂、一片片土地正以全新的姿态服务社会、助力发展,共同谱写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彩华章。

于法有据 实现监督全链条

“345工作法”中,“5”是建立“查、报、审、办、改”“五个维度”闭环监督流程,形成“细、全、严、实、准”高效运行机制。

沛县人大常委会要求,镇政府相关部门应在人代会前开展资产自查,形成年度数据报表、自查报告和审计报告,以综合报告和专项报告方式在人代会上全面、准确报告年度资产管理情况。镇人大组织开展专题视察、调研和检查,形成意见建议,在人代会上对政府部门的财政和资产管理报告进行审议并形成审议意见。人代会结束后,镇人大将两次审议意见和代表建议清单向政府部门予以交办,并明确办理时限和要求,让每一条建议都能交办落实,每一项资产都有盘活举措。

“国有和集体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师出有名’、于法有据。中央有要求、法律有规定、人民有期待、政府有作为、人大有行动。沛县人大在实施主体上形成全覆盖,在监督对象上涵盖全要素,在工作流程上扣紧全链条,为实现人民‘家产’家底清晰、保值增值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沛县方案’。”沛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郝敬彬如是说。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