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与时代同步伐 与发展同频率 与人民同呼吸

——写在贵州省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

■ 文 睿 秦 辉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贵州省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70年来,贵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与时代同步伐、与改革同频率、与实践同发展,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昭示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贵阳实践有了坚实的基础。1950年2月6日至11日,贵阳市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标志着在中共贵阳市委的领导下,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过渡阶段的实践拉开序幕。到1954年1月27日至29日召开的贵阳市第三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七次(扩大)会议,贵阳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共召开了十一次会议。会议对政府的主要工作和重大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并作出相关决议,从而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愿和行动纲领,对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954年7月12日至15日,贵阳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贵阳实践正式展开。到1965年12月20日至25日召开的贵阳市第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贵阳市一至六届人大共召开了十五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拥护宪法草案的决议、关于贵阳市五年发展规划纲要的决议,听取和通过市人民委员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和财政预、决算的报告;选举市长、副市长,法院院长,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市人民委员会委员;收到提案980件。

加强自身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

1982年7月30日至8月5日,贵阳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会议根据地方组织法和选举法的规定,选举产生了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这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贵阳实践进入不断完善、稳步发展阶段。

贵阳市七届人大及其常委会(1982年7月至1987年11月)审议批准了贵阳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审议批准了年度计划、财政预决算和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市人民政府提请审议的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7个行政规章,批准财政预算的部分变更,以及有关改革、经济建设、施行法律等方面的重大事项106项,作出48项决议、决定,任命了政府、两院和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人员161人。

决定重大事项的质量有所提高,人事任免依法进行

贵阳市八届人大及其常委会(1987年11月至1992年11月)审议批准了市“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审议批准了各年的计划、财政预决算和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议了225项议题,其中,市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130项;作出了33个决议、决定;制定了9个地方性法规,其中8个经贵州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公布施行;任免了本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65人次。五年里,立法取得较大进展,决定重大事项的质量有所提高,监督工作不断加强,人事任免依法进行。

市九届人大及其常委会(1992年11月至1997年11月)审议批准了年度计划、财政预决算和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议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312个,对53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作出决议、决定79个;制定和修改地方性法规30项;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16名。五年里,地方立法步伐明显加快,监督力度有所加强,专门委员会的作用得到发挥,市人大常委会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开门立法、特色立法,履职能力不断增强

贵阳市十届人大及其常委会(1997年11月至2002年11月)制定地方性法规18部,对43个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了69次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120个;对常委会任命的243名干部全部进行了任前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五年里,立法工作形成自身特色,决定重大事项有较大进展,监督工作取得明显实效,人事任免和干部任中监督打开了新的局面,代表作用进一步发挥,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不断拓宽。

贵阳市十一届人大及其常委会(2002年11月至2007年1月)制定地方性法规21部、修改3部、废止5部;作出14项决议、决定;对27个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61个;实施个案监督296件。五年里,推进开门立法,立法质量不断提高;实行民主决策,审议重大事项有所突破;突出监督重点,监督实效明显增强;坚持任前考核,深化述职评议;增强服务意识,切实保障代表履职;加强制度建设,履职能力不断增强。

贵阳市十二届人大及其常委会(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制定地方性法规20部、修订24部、废止9部;作出35项决议、决定;对23个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116个;依法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97名。 (上接第一版)五年里,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线,地方立法有新突破;以促发展保民生为主题,监督工作有新举措;以保障依法履职为重点,代表工作有新进展;以拓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为途径,扩大人民民主有新成效;以提升履职能力为目的,自身建设有新气象。

贵阳市十三届人大及其常委会(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制定地方性法规11部、修改17部,对7部进行立法后评估;作出23项决议、决定;对19个方面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196个,开展专题询问7次、专项工作评议16次,接受并审查了市政府及各区、县(市)人大常委会报送备案的618个规范性文件,向省人大常委会报送46件;依法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562名。五年里,积极探索地方立法新途径,大力创新监督工作新方法,进一步规范重大事项决定和人事任免,全力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履职能力。

充分发挥立法工作的引领作用,聚焦重点立良法。贵阳市十四届人大及其常委会(2017年2月至2022年1月)制定法规14部、废止2部,打包修改法规41部、废止6部,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539件,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备37件。发挥监督工作的推动作用,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79个,开展执法检查12次、工作评议10次、视察113次。发挥决定任免的保障作用,作出决议决定28个,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87人次。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培训人大代表1000余人次。建设网上、实体代表联络站,实现五级人大代表全员进站。建成“议案建议办理系统”,实现代表建议网上交办、办理进度实时查询、办理结果即时反馈。发挥自身建设的基础作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深化调查研究,不断拓展人大宣传。

70年来,在中共贵阳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的悉心指导下,贵阳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与时代同步伐、与发展同频率、与人民同呼吸,用创新、勇毅、担当彰显了根本政治制度的独特优势和地方人大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22年1月至今年,贵阳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紧扣“强省会”工作大局和人民群众期盼,依法履职、勇毅前行,为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人大新贡献。

贵阳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的教导中得到启示,产生了建立贵阳人大历史展陈室,与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和全市人民在共同重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贵阳实践中,具体生动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构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求解放、领导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的奋斗史。在重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贵阳实践历史中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必将激励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和全市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创建更加美好的贵阳。

贵阳人大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贵州省委贵阳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走在前、做示范,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阳新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与时代同步伐 与发展同频率 与人民同呼吸

——写在贵阳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之际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