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周 勇 张显垒
湖北省郧西县位于丹江口水库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是农业生产大县,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业问题,终究要在农村和基层一线解决。
作为人大代表中的农业专家,王晗积极参与各级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小组活动,常态化接待走访选民,经常进家入户为村民宣讲《十堰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湖北省汉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并主动到田间地头、屋场院落了解群众诉求,寻求治理“金点子”。
经过多次走访调研,他发现十堰市仙河流域内的消落带仍有种植农作物现象,存在污染风险;沿河人口密集的村落容易产生含有机污染物的“肥水”,需要降低地表径流水氮磷指标,让“肥水”变“瘦”。王晗迅速向有关部门提交建议,建议有关部门利用菌草根系发达、吸附能力强、吸氮脱磷效率高、改良土壤效果好等特点“以草养水”。经过多方论证,此方案得以迅速推行。于是,菌草在流域内2000公顷的荒地、滩涂、尾矿和消落带等环境敏感区被种下。几个月下来,菌草不仅让“和尚坡”披上了“绿装”,还展现了其降氮、降磷、“截污”作用。
不仅如此,王晗还建议“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链条低碳化”发展,建立废旧地膜回收站点。在他推动下,郧西县已启动10个流域站点建设,推动农膜、农药包装物、电池等废弃物集中处理,截至目前,累计回收农业固体废弃物近2000吨,有效破解了农业“白色污染”。
“自《十堰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正式施行以来,郧西县相关部门强化治理重点,持续推动污染防治,成绩显著。但是还需要在治污措施和部门联动方面进一步加强。”今年9月,王晗跟随郧西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开展《条例》执法检查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王晗先后多次参与全县污水治理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贯彻实施情况等调研视察,在深度参与执法检查中积极履行职责。
“郧西县和白河县虽分属两省,却是山水相连,汉江流域接壤39千米。由于地处两省管辖交界处,非法捕捞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威胁流域生态保护。”王晗介绍。近年来,王晗以“十年禁捕”为契机,主动进行沟通对接,推动设立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在省际人大代表联络站推动下,郧西、白河两地有关部门围绕汉江水资源保护,累计开展“十年禁捕”联合执法17余次,联合查处非法捕捞案件5件,处罚6人,打击处理犯罪嫌疑人3人。
在“聚力共同缔造·守水护水”代表活动中,王晗又深入各个乡镇、场区开展调研。8月9日,他在六郎库区巡河时,发现水面有大量漂浮物,立即督促六郎乡、夹河镇、水利湖泊局等部门进行清理整改。
8月26日,王晗发现土门镇干沟山上某养鸡场粪污处理不到位,存在环境污染,他联系土门镇政府负责人,督促组织当地20余名干部连夜出动,在18小时内全部完成整改……
如今他的脚印早已遍布郧西县库区沿线的山山水水,用忠诚履职展现代表担当。
作为十堰市人大代表,王晗始终关注生态保护,聚焦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和群众福祉,把家乡人民的殷切期盼转化为一件件高质量的建议和一次次高水平的发声。
王晗提出的《关于支持郧西县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建议》,建议相关部门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为郧西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该建议得到了市政府和市生态环境局的高度重视,郧西县域生态补偿资金呈逐年递增态势,郧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郧西县级和乡镇级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项目即将列入专项债支持范围,先后争取水、气、土壤和农村环境整治项目28个,总投资16亿元。
今年,王晗还提出了《关于支持郧西县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议》,要持续巩固郧西生态环境保护成效,争创“两山”实践基地,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和“两山”转化成果产生的幸福感。目前,市生态环境局已向省生态环境厅推荐郧西县创建第八批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考核验收档案已提交,目前进入省级主管部门遴选阶段。
王晗以议案建议为发展建言、为人民发声,使得一项项护生态、促发展、惠民生务实举措持续推出,一件件满载人民意愿呼声的建议意见落地落实。他在守护绿水青山中诠释了人大代表的担当作为,也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着无愧于时代的履职“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