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为“中原出彩”添彩

——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纪实

■ 见习记者 赵 烨 通讯员 张文韬 谷亚冰

写给4900多名人大代表的一封信

2024年4月17日,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漯河市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宁雅秋收到一封特殊的信。信里提出明确要求:通过“线上+线下”“站内+站外”“固定+流动”等多种方式,主动把代表身份亮向社会、亮到基层、亮给群众,不断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全方位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常态化为群众排忧解难。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将准确把握主题活动总体要求和原则,找准履职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依法履职尽责,干在先、走在前、作表率,切实做到党委有部署、人大见行动、代表显作为,以漯河出新出彩为全省增光添彩。”一口气读完这封信,宁雅秋的履职目标更明确了。

当天,这封《同题共答 同向发力 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贡献更多漯河力量》的信,通过邮寄、电子信件等方式送到漯河市4900多名人大代表手中。

“开展‘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需要各级人大和代表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漯河市以主题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省人大常委会的各项部署要求,高站位服务中心大局,高质量履行法定职责,高水平发挥代表作用,更好支持‘干’、改进‘为’、提升‘治’、落在‘效’,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漯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思杰表示。

为民履职,添彩中原。漯河市人大常委会把开展主题活动作为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出台具体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将主题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县区党委领导支持人大工作考核内容,申请代表工作补助经费对县区、乡镇开展活动进行奖补,实行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分包联系县区制度,细化工作措施、层层压实责任,确保主题活动开展有力有效。持续深化“双联系”制度,市人大常委会班子成员带头到分包县区指导开展主题活动,47名常委会组成人员每人联系4至5名基层人大代表,通过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做到联系基层代表全覆盖,带动全市五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主题活动。

漯河市召陵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静告诉记者,为确保主题活动落实落细,该区将提升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作为重要抓手,全年安排全区集中培训2次,赴省内外教育培训基地开展专业培训4次,乡镇组织代表培训12次,各代表小组开展培训15次。同时,多措并举开展“人大代表周三见”“局长进站面对面”“人大代表帮您办”“居民议事会议代表六进”等活动,充分发挥代表的特长和优势,确保人大代表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履职,在中原出彩中添彩。

社区背街小巷如毛细血管般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是距离百姓生活最近的地方。社区过大、社区工作者少、居民诉求众口难调,社区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如何破解?

对照倡议书提出的要求,郾城区人大代表,龙塔街道金牛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杨草原表示,将加强基层治理,落实好人大代表“510”圆桌居民议事会制度,涉及辖区居民的民生实事项目,先“进站”听、议、商,充分吸收民意,再上居民议事会报告、讨论,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到基层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全过程。

338座“连心桥”直抵群众心间

“这水真清凉啊!”今年5月28日,在召陵区天桥街道万庄村,70多岁的万二海拧开自家门前新安装的水龙头,掬起一捧水,洗了把脸,暑意顿消。

“多少年没喝过这样的水了,真甜!”感受着脸上清凉的舒适、口中丝丝的甘甜,万二海的脸上乐开了花。

自来水供水管网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30多年来供水管网老化严重,出现了管道内壁积垢、腐蚀严重等问题。村内3000多口人的生活用水,常年因供水不稳定、水质下降、水流较小受到影响。

召陵区人大代表李国军接到村民反映后,立即将这一情况反映给天桥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天桥街道人大工委主任、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田冲的带领下,辖区内几名人大代表迅速到万庄村开展实地调查。

50条小巷牵涉300多户村民,2000多米管道需要重新铺设,仅1米多宽的巷子,如何保障施工质量?联系施工方到现场进行协商,将群众意见向施工方进行反馈,与施工方共同在项目现场进行调研,研究施工方案……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李国军等代表几乎每天都会到现场察看工程质量,了解施工进度。目前,几十年的老大难问题终于解决,万庄村自来水管道更换后,惠及住户、商户993户,近4000人。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联系群众的平台,如何利用联络站激发代表履职动能,增强代表履职为民成效?漯河市人大常委会以“零距离”联系服务群众为目标,在产业链上、居民小区中、工业园区内等建立代表联络站点338个,并积极探索“联络站+”工作新模式:推行“代表联络站+产业服务”模式,围绕产业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在全市规范设立16个企业、产业代表联络站,聚集专业人士、汇集专业资讯、整合多方资源,攻破发展难题,激活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推行“代表联络站+立法”模式,依托代表联络站设立48个立法联系点,组织代表开展立法项目建议征集、法规草案意见征求、立法调研等活动,倾听人民群众“原汁原味”的立法诉求和声音,使地方立法更好地体现民情、集中民智、汇聚民意;推行“代表联络站+调解员”模式,发挥人大代表来自群众、扎根群众的优势,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组织代表进社区入网格,积极参与诉前调解,引导群众懂法守法、讲信和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助力法治城市建设。

以代表联络站为阵地载体,漯河市各地人大不断探索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

一条横幅、一张桌子、几个凳子,广场上群众围坐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一件件群众急难愁盼的事,就以这种简易的方式,在热热闹闹的讨论中得到回复和解答。7月5日晚,临颍县杜曲镇人大在龙堂村文化广场组织开展“民情夜市”活动。此次活动中,人大代表们解答了群众来自民政、社保、民生、耕地保护等多方面的问题,并听取收集关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教育等多领域的“金点子”。

临颍县人大常委会根据县域白天人口流动大而晚上闲暇聚会多的特点,依托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点)设立81个“民情夜市”点,每月组织一次“民情夜市”。2024年以来,该县开展“民情夜市” 82次,代表参与338人次,群众参与9168人次,收集民情民意210件,推动解决了“路灯亮、路面平、口袋公园绿”等一批“小而美、美而暖”的民生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创新推进“人大代表网上联络平台”建设,联络平台设有站点介绍、驻站代表、人大动态、社情民意等功能板块,群众可以上网随时反映问题诉求,代表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实现代表联系服务群众“24小时不打烊”。

“我们用手机扫描这个二维码,就找到了代表。代表对我们的事特别上心,在小区忙前忙后。”8月13日,郾城区孟庙镇昌建玫瑰花园小区居民赵女士说。

据了解,7月16日,漯河市突降大雨,昌建玫瑰花园小区积水严重,负一楼的配电室被淹后导致小区停电。居民通过扫描社区代表联络点的二维码,向孟庙镇人大代表李俊华寻求帮助。了解情况后,李俊华紧急向孟庙镇政府反映,并向国网漯河供电公司求救。经过两天三夜紧张抢修,终于将小区负一楼的水抽干,配电室吹干,给居民送上了电。

孟庙镇人大主席、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孔军伟表示:“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大家的事大家办’,畅通群众‘我发声’‘我作主’‘我参与’的民主渠道。”

“六单合一” 让群众诉求落实落细

2024年8月20日,漯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下发《关于命名漯河市中心医院等5家单位为漯河市青少年脊柱健康中心的通知》,进一步提高全市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管理水平,构建预防、筛查、诊疗、康复一体化的脊柱健康服务网络。

2024年年初,漯河市人大代表、漯河医专三附院(漯河市康复医院)副院长杨常青关注到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就诊率低,且缺乏统一的筛查及治疗标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针对这一现象,杨常青联合其他代表提出《关于成立青少年脊柱侧弯普查及治疗指导中心的建议》。

建议由漯河市卫健委“办单”。建立由漯河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市委与市政府督查局、相关工委、建议承办单位和领衔代表参加的“五方协商”工作机制,就建议办理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召开重点建议办理工作协商推进会,主要“瞄准”市卫健委在承办建议办理过程中采取的各项举措和阶段性成效,听取建议办理工作汇报,切实推动问题解决。

“群众点单—代表定单—人大派单—‘一府一委两院’办单—代表督单—群众评单”,漯河市人大常委会打造群众诉求从“源头”到“末梢”的闭环处理模式,确保问题得到真解决。人大代表收集汇总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意见,让群众点单,对不能当场办理答复、群众关注度高、迫切需要解决的难事急事,代表形成建议按照职权范围提交市、县区人大常委会或乡镇人大研究处理进行代表“定单”;各级人大在收到代表提出的建议后,及时向有关部门、组织交办“派单”;“一府一委两院”有关承办单位接到同级人大转交的代表建议后,规范办理流程,压实工作责任,及时“办单”;针对交办建议,组织代表及时跟进“督单”,采取四方协商、“局长(主任)进站面对面”等机制,由承办单位负责人面对面答复代表的询问,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办理代表建议的过程真正成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为民办事的过程;群众根据代表反馈的建议办理情况,填写《群众问题意见评单表》,对承办部门办理工作进行“评单”。

组织引导“一府一委两院”及部门主要负责人弘扬“四下基层”精神,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实现代表建议办理“面对面”,承办单位局长与提出建议代表面对面沟通交流,提升代表建议办理质效。

群众答不答应、满不满意是检验行动质效的唯一标准。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民生问题解决、群众评价情况作为检验代表建议办理质量的主要标尺。在漯河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先后有7名代表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金山路淞江路大转盘堵车”问题的相关建议,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建议交办会,及时向“一府一委两院”派单交办,2024年3月开始施工,4月转盘改造完成。

“自从金山路淞江路大转盘拆除后,我上班时间整整节约了20分钟。”在召陵区上班的李先生高兴地说道,“现在东西南北视野通透,人车分离,通行更有效率,不用再转一大圈了,也不用担心和机动车混行了。”居民马先生欣慰地说:“我们反映过这个问题,没想到一个月内就得到解决,这办事效率真高!”目前,据粗略估算,大转盘拆除之后十字路口通行的效率比之前提升了约三倍。

依托全市开发区设立5个企业代表联络站、19个产业代表联络点,先后为园区30多家企业解决资金融通、土地报批等问题150多个……

深化人大代表“五个一”活动,实行“代表周三见”制度,先后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开展活动860多次,接待走访群众3.5万多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100多条……

组织开展“局长(主任)进站”“站点问政”等活动,围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征求意见建议186条……

围绕现代食品、新材料、先进制造三大产业集群和“11+8”重点产业链,组织代表开展集中视察调研30多次,召开座谈会20多场次,提出意见建议170多条……

沉甸甸的“成绩单”,满满的“民生情”。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漯河市人大常委会紧紧依靠4900多名人大代表,以法治方式抓好“衣食住行”的基本民生、满足“安居乐业”的多样民生、兜牢“安危冷暖”的底线民生,交出一份不负人民的履职答卷。

图①:漯河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思杰带队指导召陵区开展“为人民履职、为中原添彩·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

图②: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人大进社区举办“民情夜市”活动。

图③:漯河市召陵区翟庄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开展“小板凳”议事会。

图④:漯河市召陵区天桥街道漓江路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内,人大代表与群众代表座谈。

图⑤:漯河市郾城区政府负责同志调研解决街道积水问题。

版权所有 ©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cn 晋ICP备12007816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